你好,你能给我介绍一下观音菩萨吗?

   更新日期:2024.05.22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观自在菩萨像在公元前多示现为男身,传到中国后,因为传说救苦救难,很多闺中女子竞相参拜。封建时代认为不雅,加上观音有众多法像,因此人们将观音像塑为男身女面。但宋朝之后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却成为主流。观世音是佛教的大菩萨,主慈悲,故称“大悲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号“正法明如来”,见众生苦难,倒驾慈航,做了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后还会成佛,佛号叫: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
  大慈大悲观世音(14张)
  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1]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也有学者认为,唐朝以前就已出现“观音”简称,如后汉时期的《成具光明定意经》。且唐朝诸多佛经典籍中,并未避讳“世”字。(来看唐代避讳制度:李世民即位后,朝廷颁令:“依礼,二名不偏讳……其官号、人名、公私文集,有‘世民’二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此处考证引自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菩萨的应化道场,到处有记载。例如,陕西的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音zhú竹)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世称观世音菩萨道场,其名载于《华严经》。历代皇帝屡屡敕(音chì赤)建,举世钦崇,各国景仰。
  由宿世悲愿得名  《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以修四自利得名  《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由证果利他得名  《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2]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生起贪嗔爱恶的烦恼,促成杀盗淫妄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这也就是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能不受所动,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的:「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2]。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法华经》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中,观音菩萨言:「世尊,我观世音菩萨名字,难可得闻,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昼夜殷勤,称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现身得离一切苦恼,一切障难,一切怖畏,及三业罪,悉得除灭。况复有人,依此经教,如法修行,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释尊亦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告诉阿难:「但常称名号,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何况至诚供养,其福无量。」

  因为观世音菩萨,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与乐。所以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志愿,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德性,慈悲,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观音菩萨,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

  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正急于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如果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以及拯救全世界人类的不幸,给予全世界人类生活上的幸福,与心灵上的快乐![1]
  十二大愿  第一:广发弘誓愿:广发弘誓大愿心,度尽众生消烦恼。

  第二:常居南海愿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观世音。

  第三:寻声救苦愿 :为人诸病卧高床,诚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险愿: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洒心愿:观音慈把甘露洒,烦恼于是化成莲。

  第六:常行平等愿:弥陀加持常有念,随似观音平等心。

  第七:誓灭三涂愿:观音菩萨救苦声,愿度三涂除诸障。

  第八:枷锁解脱愿:志心持念观自在,枷锁苦痛得解脱。

  第九:度尽众生愿:有情众生誓愿度,旷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愿:虚空之中引净土,至心诚念观世音。

  第十一:弥陀受记愿:观音精勤宏愿力,弥陀受记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愿:十二大愿弘誓深,有情共证无上道。

观世音

观自在菩萨像
观音菩萨,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观自在菩萨像在公元前多示现为男身,传到中国后,因为传说救苦救难,很多闺中女子竞相参拜。封建时代认为不雅,加上观音有众多法像,因此人们将观音像塑为男身女面。但宋朝之后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却成为主流。观世音是佛教的大菩萨,主慈悲,故称“大悲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号“正法明如来”,见众生苦难,倒驾慈航,做了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后还会成佛,佛号叫: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

大慈大悲观世音
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1]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也有学者认为,唐朝以前就已出现“观音”简称,如后汉时期的《成具光明定意经》。且唐朝诸多佛经典籍中,并未避讳“世”字。(来看唐代避讳制度:李世民即位后,朝廷颁令:“依礼,二名不偏讳……其官号、人名、公私文集,有‘世民’二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此处考证引自李利安《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菩萨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诠释。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菩萨有三十二应,佛,天人,罗汉,男、女,童子,官员,居士种种等身相,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菩萨则现何身而为说法,随缘救度。菩萨无极之体,当然更无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执着了。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在国际上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菩萨行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观音菩萨在娑婆人间救苦救难的品格,使其成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心中永远的信仰希冀。   菩萨的应化道场,到处有记载。例如,陕西的南五台山、大香山,浙江天竺(音zhú竹)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世称观世音菩萨道场,其名载于《华严经》。历代皇帝屡屡敕(音chì赤)建,举世钦崇,各国景仰。
编辑本段观音由来
由宿世悲愿得名
  《悲华经·受记品》谓菩萨在远古因地修行时期,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以修四自利得名
  《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由证果利他得名
  《法华经·普门品》谓释迦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编辑本段解释
  观世音菩萨[2]的意思,可有两种解释: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生起贪嗔爱恶的烦恼,促成杀盗淫妄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这也就是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能不受所动,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的:「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悲华经》中也说:「宝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可见,《楞严经》是依观世音菩萨法门的自修而言,而《法华经》(普门品)及《悲华经》则是依观音菩萨的度他而言[2]。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现在借用太虚大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作用。」(见《太虚全书·杂藏》五五一页)   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萨依智能之体,起慈悲之用,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自由自在,无所障碍,因名观世音。亦名观自在。或有人说:旧译名观世音,新译名观自在,征之佛经,并不尽然。或说观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观世音,更不可信。其实,观世音即是观自在,观自在亦即是观世音,而大悲心陀罗尼经,世尊则名之为观世音自在。
编辑本段常念观音

千手千眼自在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法门,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恒观众生称念圣号之音声,无苦不拔,无乐不与。   九法界众生,无论是内在身心疾病绵缠,烦恼困扰,外在人事逼害,意外苦厄;或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事业上,人事上,甚至聪明智能,菩提上进,乃至佛果,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其离苦得乐,称心如意。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楞严经》中,观音菩萨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法华经》中释尊亦告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中,观音菩萨言:「世尊,我观世音菩萨名字,难可得闻,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又云:「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众生,昼夜殷勤,称我名者,皆得阿毗跋致地,现身得离一切苦恼,一切障难,一切怖畏,及三业罪,悉得除灭。况复有人,依此经教,如法修行,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在掌中。」释尊亦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告诉阿难:「但常称名号,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何况至诚供养,其福无量。」   因为观世音菩萨,无论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业,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爱护众生,作无限度、无止境的救济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与乐。所以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志愿,慈悲,是观音菩萨的德性,慈悲,亦是观音菩萨的特殊功德。观音菩萨,由于无限慈悲的驱使,曾经救拔无边众生的苦恼,成就无量众生的道业。凡称念菩萨圣号之人,其功德不但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法王子相等,且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如来功德相等。   当今之世,人间苦难重重,灾祸频生,正急于需要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如果人皆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人皆能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人皆能发扬光大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使自己与他人都变为现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自然可以溶化人心的仇恨,止息人间的斗争,以及拯救全世界人类的不幸,给予全世界人类生活上的幸福,与心灵上的快乐![1]

  • 19253208734 :你好,你能给我介绍一下观音菩萨吗?
    怀慧泡3991 :答:观世音菩萨[1]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也有学者认为,唐朝以前...
  • 19253208734 :观世音菩萨简介
    怀慧泡3991 :答:观世音菩萨(梵文: 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两种最通用的译法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 ...
  • 19253208734 :>> 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怀慧泡3991 :答:1.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 躲在背后使阴招, 唆使他人下暗手, 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 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 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 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
  • 19253208734 :什么是观音,谁能给个全面的解释
    怀慧泡3991 :答:但是符合现在菩萨身份的身世则只有一种,那就是释迦佛门下的观音菩萨。 作为释尊的弟子,观音菩萨还有其专门的弘法道场。《华严经·入法界品》对观音道场有一段生动而详细的描述:“�瑟胝罗居士告善财言,善男子!此去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于彼山,处处...
  • 19253208734 :观音菩萨是求什么/观音菩萨是求什么
    怀慧泡3991 :答: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大道心的众生,觉有情,觉悟的有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都是为了...
  • 19253208734 :帮忙给一点帮助——关于观世音菩萨的
    怀慧泡3991 :答:智慧第一,就是口中称念大智文殊菩萨,可以不知觉间解决很多学佛的问题,普贤菩萨,愿行第一,当很多人一跪一叩去山上求拜遇到各种阻力的时候多持愿行菩萨的名字,能生起无比的信心。地藏菩萨,这个不用多说了吧。照片楼上的已经给你了,我就不来补充了,漂流就知道这些了!!
  • 19253208734 :观音菩萨的故事的内容简介
    怀慧泡3991 :答:观音菩萨的故事的内容简介如下:根据经文的记载,观音菩萨在远古时代是一个名叫阿娑遮娑的王子,居住在娑婆世界中的崇林山。他以慈悲与智慧著称,深受众生敬仰。然而,阿娑遮娑渴望成佛,但因为如来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中已有千佛出世,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发下大愿,愿意为众生担负救度的重任,...
  • 19253208734 :观音菩萨的身世是什么?
    怀慧泡3991 :答:观音菩萨的身世: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观音为远古删提岚国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长大后和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国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记为“大势至...
  • 19253208734 :为啥观音能做菩萨之首?观音菩萨是谁的传人?
    怀慧泡3991 :答:如来佛祖是祖师的大弟子,这样的话,观音菩萨还是如来佛祖的师姐,也怪不得如来佛祖这么尊敬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没有加入佛教之前,是一个道家非常出色的弟子,叫做慈航道人,她也是元始天尊最得意的弟子。并且在修炼了多年之后,观世音也是把自己的实力转到佛教的那边,后来就成为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 19253208734 :观音菩萨是属道教还是佛教的呢?
    怀慧泡3991 :答:观音菩萨即属于佛教中的人物,也属于道家中的人物。只是在佛教和道教观音菩萨是两种不一样的身份。在佛教中,在西方他是男性形象,乃是阿弥陀佛坐下主要的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排名相同,一起作为西方教主的侍从佛,而他们三尊佛,就是俗称的“三圣”。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