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更新日期:2024.06.03
1.(《贞观政要·务农篇》)唐太宗讲的这三个“为本”,意味着以民本与农本合一为特色的“民为邦本”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当时执政的主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其实质就是“民为邦本”,就是“福生”。唐太宗和他的臣僚们紧紧地抓住了“福生”这个根本,于是,才有了这后世称颂的“贞观之治”。
2.初唐执政者首先是畏民。唐是在亡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亲眼目睹了隋亡的全过程,亲身感受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唐太宗经常组织群臣讨论隋亡的原因,他善于纳谏,很大程度上也是吸取了亡隋的教训。唐太宗曾准备修建乾元殿,大臣张元素以乾元本隋初建,乾元毕工,隋朝解体相谏,使太宗猛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本是荀子的名言,由于太宗经历了隋朝覆舟之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了唐太宗口头禅,不少人误以为这就是唐太宗的名言而忘记了荀子的“版权所有”。(其实荀子也引自“传”,也不是最初的版权所有者)不过也正是这种畏民之心,才使他不得不去重视“民为邦本”。

其次是静民。唐太宗“民为邦本”的指导思想直接产生出抚民以静的治国方略。当时的抚民主要是抚农民,静民主要是安静农民和农业生产。他们通过推行均田,奖励垦荒,改革赋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增殖人口、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农民得到修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发展,从而保护和发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强盛了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了贞观之治。史学家杜佑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通典》卷七)粮价从原先斗米匹绢的价格,跌至斗米四五钱,再跌至斗米两钱,这确是难得的治世景象。
3.三民主义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它给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国家建设的具体方案,理所当然地在人类的精神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1 材料没体现出贞观时代的治国思想,贞观,贞是中和正的意思,观是显示的意思,贞观就是向天下显示朝廷的中和正。材料的意思,是劝弄桑,先挽救国民经济的颓势,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2 践行中和正,比如考核官吏 开设科举 纳谏 削减封王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 无语

PS:之所以要劝弄桑,不是皇帝跟宰相们聊天聊出来的思想,是现实逼迫的,隋末大乱,人口急剧锐减,隋朝有人口1千万户,而终唐朝几百年最辉煌的时候也才900万户,李世民时代连500万户都不到。贞观初年,也就材料的贞观2年,刚刚关中大旱,饥民外出乞讨。劝弄桑,因为穷,穷的吃不上饭饿死算。百姓穷,朝廷也跟着穷。所以解决民生问题,是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难关。

1.以人为本,以农为本
2.抚民,重农,轻徭,薄赋,抑制物价,休养生息,勤政爱民
3.借鉴

  • 15151498705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益泡京3468 :答:①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以人为本 形成于他的仁政爱民的思想当中 ② 改革赋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结果换来了贞观之治 ③ 我们要借鉴他的任政思想,以人为本。
  • 15151498705 :要翻译,开头是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汗、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
    益泡京3468 :答: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蜀汉的丞相,治国也是坦荡无私,公正无偏。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老百姓。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哭着说道‘我要一辈子呆在南中边地了。’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发病死了。因此史官陈寿说,‘诸...
  • 15151498705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益泡京3468 :答:1.(《贞观政要·务农篇》)唐太宗讲的这三个“为本”,意味着以民本与农本合一为特色的“民为邦本”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当时执政的主导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导致了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了初唐贞观之治的奇迹,打开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通渠。其实质就是“民为邦本...
  • 15151498705 :唐太宗告诫臣下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
    益泡京3468 :答:体现了他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在初唐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执政者那里,“民为邦本”的传统已经化为用明确概念提了出来的指导思想。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贞观政要》卷入务农篇)这环环紧扣的“三为本”的思想...
  • 15151498705 :帮翻译“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甚平直...
    益泡京3468 :答:翻译:贞观二年,太宗对房玄龄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曾经上表建议把廖立和李严贬到南中。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吧!’李严听说诸葛亮死了,也发病而死。所以陈寿说‘诸葛亮为政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尽忠对时局有利的人,即使是仇家他也赏赐;犯法...
  • 15151498705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文言文列举了什么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益泡京3468 :答: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们说,是天子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天子更应该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功。’《易经》上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自满而以谦逊为贵。...
  • 15151498705 :《贞观政要》卷六·论谦让原文及译文
    益泡京3468 :答: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们说,是天子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天子更应该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功。’《易经》上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自满而以...
  • 15151498705 :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卷八・论务农原文...
    益泡京3468 :答: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
  • 15151498705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
    益泡京3468 :答:贞观二年,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每天上朝,想要说的话,都要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说明唐太宗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 15151498705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翻译
    益泡京3468 :答: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