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里的阴山在哪

   更新日期:2024.05.17

《敕勒歌》的诗意为: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作品赏析】

南北朝民歌具有显著的差异,前者轻艳绮丽.委婉缠绵,一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温柔;后者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恰似塞北健儿,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学概念来表示,前者属于“优美”的类型,后者则更具“崇高”的倾向。这种审美趣味上的差异,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不妨从《敕勒歌》来作些分析,这对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不过,北朝时敕勒族活动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前四句是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咏唱。“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条河流,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未必是一个固定的专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区的河川罢了。阴山,又名大青山,座落在内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绵亘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就以这样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为背景。就具体的地理位置而言,这样说未免有些含糊,但作为诗的形象,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接下去,诗人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卷: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风光,使人心胸开张,情绪酣畅。

在江南,山岭起伏,河流曲折,植被丰富多彩,景观充满细部的变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细腻的审美感受,关注于色彩与线条的微妙韵味。而在北方,特别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观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也没有多少变化。由于缺乏可供细细观赏的东西,于是抬眼就望到天际,开口就是粗豪的调子。

这里面还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因素在起作用。草原上的人,是没有土地私有观念的。他们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间,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自己的家。即使,由于习惯,由于不同的种族分别占有了各自的疆域,他们的活动也有一定范围,这范围也决不像农业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那么狭小:一座村庄、几所房屋、若干亩土地。在视界里,牧民的“家”仍旧是无边无际的。这种生活.培养了草原上人们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养了壮丽的美感。他们不会像江南人那样,歌唱小小荷塘里娇艳的莲花,村头路旁婀娜的柳丝;在他们的感觉中,敕勒人共同拥有着望不到尽头的大山,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庐”(现在所说的蒙古包),笼盖着他们共同的“家”,他们便讴歌这样的“家”。

“天苍苍,野茫茫”,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是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那是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充满原始活力的人性。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不断得到新的东西,也不断失去原有的东西。因而,就像成年人经常回顾童年的欢乐,生活在发达的文明中的人们,常常会羡慕原始文明的情调。《敕勒歌》在重视诗的精美的中国文人中,也受到热烈的赞美,原因就在于此吧?前不久,电影《红高梁》大放异彩,歌坛“西北风”劲吹不息,也是类似的现象。但是,当江南人向往草原的壮阔的时候,草原上的人们又何尝不向往江南的温媚?人类的生活极其丰富,美感也同样是丰富的。最可厌的态度,就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之间,随意拿一种来否定另一种。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而我们如今只能阅读它的歌辞而无法欣赏它的曲调,实在遗憾。一个著名的传说也许可以稍微弥补这一遗憾: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这个故事令人想像:《敕勒歌》的歌声,该是多么雄壮豪放?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会用敕勒语唱。大约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那么,最初的歌辞又是什么样的?真是令人神往。



  • 17648989471 :阴山在现在的哪个位置?有哪些是关于它的诗?
    诸疫朗2992 :答:阴山在新疆。敕勒歌 赖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17648989471 :“敕勒川,阴山下”中的“阴山”是什么意思?
    诸疫朗2992 :答:“敕勒川,阴山下”中的“阴山”是指阴山山脉。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阴山山脉,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米—400米。集宁以东到沽源、张家口一带山势降低到海拔1000米—500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
  • 17648989471 :敕勒歌古诗中指的是哪座山哪条河
    诸疫朗2992 :答:《敕勒歌》里提到的山是“阴山”,也就是现在的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里面没有提到河流。“敕勒川”中的“川”虽然有“河流”的意思,如“川流不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海纳百川”等,但是这里的“川”是“平川、平原”的意思,如“一马平川”中的“川”。
  • 17648989471 :敕勒歌里的阴山在哪
    诸疫朗2992 :答:《敕勒歌》的诗意为: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原文】《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 17648989471 :敕勒川阴山下指的是哪儿
    诸疫朗2992 :答:敕勒川阴山下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的敕勒川地区和阴山地区。一、敕勒川地区 1.地理位置:敕勒川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东经113°28′-114°21′,北纬42°10′-43°17′之间。2.地貌特征:敕勒川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内蒙古草原地貌。3.气候条件...
  • 17648989471 :敕勒川,阴山下。阴山是什么意思
    诸疫朗2992 :答: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出自《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作者无名氏。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
  • 17648989471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诸疫朗2992 :答:山叫阴山,没有河
  • 17648989471 :敕勒歌的阴山和出塞的阴山是一个地方吗
    诸疫朗2992 :答:敕勒歌的阴山和出塞的阴山不是一个地方。敕勒川是指救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而“阴山下”是指救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阴山的脚下,这里的阴山就是今天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不教胡马度阴山上一句。这里的阴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群山,阴山山脉自西向东包括了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等...
  • 17648989471 :“敕勒川,阴山下”这是一首北朝民歌中的一句,请补全歌词。
    诸疫朗2992 :答:敕勒歌 作词: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川:平阔的原野苍苍:青色。见,读xiàn,同“现”,显露。
  • 17648989471 :敕勒川阴山下是指哪里
    诸疫朗2992 :答:敕勒川阴山下是指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出自:《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