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一本关于历史产物的书,似真似假.

   更新日期:2024.05.20
《通鉴》是我国封建社会仅有的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既革编年体的写作方法,更在内容、体例、编修方法各方面为后世带来重要影响,900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备极推崇。故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究其特点,主要是:

一、采用了丰富的史料,将千余年的历史融会贯通,集于一书,将其中盘根错节的无数事件加以耙梳,年经事纬,条分缕析地写出来,而且吸收了纪传体写作上的一些优点,每遇重大事件,必交待其前因后果,同一史事的材料,不再分见多处,避免了一般编年史书材料零散不相联贯的弊病,开辟了编年史体的新纪元。它使读者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全面系统地了解这很长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材料丰富,考证精详,记史信实。据统计,该书参考引用了359种史籍,数千万字的材料,其中有半数左右的书现已失传。作者对这么多的材料进行了严谨的考异鉴别,往往一件事要根据三四种资料写成,纠正了许多史书中的记载错误,故所述史事多详实可靠。而所创造的分三步成书和史事考异的方法,更影响了后代史学,许多史家运用其法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史书。

三、书中致力于探讨社会治乱的原因,“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并“发挥精隽,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书中对历代政治事件、军事斗争、农民起义、民族关系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有真切详尽的记录。书中大量揭露历代统治者,包括帝王的罪恶,以为劝戒。并且以“臣光曰”的形式,从北宋的现实政治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史事发表评说,阐述经验教训,希望实现清明政治。

四、《通鉴》虽为集体官修,但经过司马光的精心总撰,全书风格一致,如出一人之手。书中文笔卓绝,行文生动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是历史文学的楷模。许多篇章段落,都可以作为一篇篇完美而生动的故事看,特别是书中对一些重大战役的描述,气势磅礴,周详完备,绘声绘色,脍炙人口。

书是精神食粮,我们都需要,历史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需了解历史,才能放眼未来。他的话应该是发自真心,很有哲理

  王鸣盛(1722~1797) 字风喈,一字礼堂,号西庄,晚年号西沚,嘉定镇人(今上海市人)。王鸣盛系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著述宏富。他用汉学考证方法研究历史,历时20多年,撰写《十七史商榷》共100卷。将上自《史记》,下迄五代各史中的纪、志、表、传相互考证,分清异同,互作补充,又参阅其他历史名著纠正谬误。对其中的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均详为阐述,为清代史学名著之一。所著《尚书后案》30卷及《后辨》1卷,专重东汉经学家郑玄之说,此书亦为继承汉代经学传统的重要著作。晚年仿顾炎武《日知录》著《蛾术篇》100卷,对我国古代制度,器物、文字、人物、地理、碑刻等均有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另有《续宋文鉴》80卷,《周礼军赋说》6卷。

  • 14736202976 :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写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
    隗佳子1927 :答:总之,《通鉴》在编写前及面世后,都激起各界的重大反响。它既革编年体的写作方法,更在内容、体例、编修方法各方面为后世带来重要影响,故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通鉴》将《左传》编年方式本纪、世家、列传等融纳为十六纪,计有《周...
  • 14736202976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
    隗佳子1927 :答:答:总结历代统治者的得失成败,以史为戒,为当代统治者提供借鉴.
  • 14736202976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全文翻译
    隗佳子1927 :答:清代学者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通鉴》可以当之。”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
  • 14736202976 :保证你作文高分的高质量经典名言,你知道哪些呢?
    隗佳子1927 :答: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岁月漫长心怀热爱携手共赴星辰大海,最好的友谊,是各自忙碌又彼此惦念,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
  • 14736202976 :资治通鉴读后感
    隗佳子1927 :答:有一书,君王宋神宗称其“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有一书,史学家王鸣盛赞其“此天地间必不可无此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有一书,与司马迁所著《史记》并称“史家两司马”。此书名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它...
  • 14736202976 :康熙为什么写资治通鉴
    隗佳子1927 :答:清代史家王鸣盛褒扬《资治通鉴》道:“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曾国藩在《致罗少村书》中回答这位年轻人该读些什么书时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能窃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
  • 14736202976 :资治通鉴中的金句大全,成功者必读!(联系收藏)
    隗佳子1927 :答: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下面我们来赏析这部著作的50句经典名言。01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这是...
  • 14736202976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隗佳子1927 :答:司马光因此与前辈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南宋王应麟曾言:“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清代王鸣盛亦言:“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自《资治通鉴》成书问世,影响甚巨,成一门专学,注解者有之,简编者有之,续补者亦有之,渐成一博大精深之《资治通鉴》...
  • 14736202976 :...称赞一部宋朝人修著的史书时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
    隗佳子1927 :答:D 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上述材料反映的书是指《资治通鉴》,故选D。
  • 14736202976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其中的历史背景
    隗佳子1927 :答:从王安石变法中所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来看,证明了司马光在政治上的老练和稳健,除了魄力不及王安石外,政治上是成熟的。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应该说,司马光着史,是其从政治国的另一方式。早...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