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

   更新日期:2024.06.0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造就现代化人才的三大支柱,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基,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主体灵魂,社会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然而,要怎样从这三个层面来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并重视榜样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研究者对进入名校的优秀学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与方法、勤奋用功等几类影响因素中,家庭教育因素位居第一。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类型等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是普天下父母的美好期望,但是在大部分家庭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误区。例如:重视读书学习,轻视劳动及其他课余活动;重视物质上的满足,轻视金钱消费引导;重视溺爱保护,轻视独立自理能力;重视生理卫生,轻视心理健康等,尤其是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面对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误区,家长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转变“成绩至上”的观念,关注孩子和谐、积极人格的全面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做到知行统一,以德育人。所谓的“父母意识”,不仅是针对孩子的,也是针对家长自身的。家长对子女要有合理的期望,尊重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家长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的观念并调适自身行为。
其次,家长要改变不当的教养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及忽视型。青少年发展的关键任务就是自我统一性确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并立足于此进行教育,不过分控制也不过分溺爱。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看到自我价值,悦纳自我,成为人格健康的人。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不但需要夫妻关系和睦,还需要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家长与孩子自由开放、平等式地交流沟通,积极互动,相互理解,多陪伴、多倾听,尤其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特质的培养。
再次,家庭教育不能忽视榜样的作用。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与学习者经常有固定交往的人,往往也就界定了学习者反复观察,因而学习得最彻底的那些行为类别。”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模式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会无意识地“遗传”到家长的某些行为习惯。如果家长勤劳节俭、讲究卫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孩子往往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对其诚实守信、自主进取、计划有序等特质的培养方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家长不重视自身的道德品质,对孩子起到的将是负面的影响。家长的一言一行自孩子出生起就对其产生了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健全人格教育的基本方式,相比学校和社会层面的人格教育要强烈、深刻得多。
(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塑造,并通过教育载体实施健全人格教育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具有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学生的行为表现会因为不同的学校环境而有所不同。学校环境主要需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育关系以及学校制度等方面来建设。首先,良好的学校物质环境既是学校的外显标志,又是学校良好精神风尚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物质条件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一定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学校可通过橱窗文化宣传、结合节日开展文娱竞赛、课外实践等活动营造文明的校园氛围,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能促进学生善交际特质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其次,健全的管理制度更是建设校园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良校风的保障,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及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完善、健全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进行公平的考核评估,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来促进其良好品质的提升。再次,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将人格教育贯穿到平日的教学之中,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预防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要选取合适的教育载体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教育载体应以活动为主,可采取心理剧、团体心理训练、专题讲座等形式。活动设置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互动体验以及反思分享,避免成为学科知识普及教育,要让学生乐于参加其中。
一直以来,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人格具有育人性、示范性、完美性以及发展性。教师健全人格的塑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自我主体意识,即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塑造健全人格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有自塑的动力,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其次,坚持学习,不断反思实践。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师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健全人格当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展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加深对自身以及教育工作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自我效能感。将自身的实践与认知统一起来,经过不断反思自查、再认识、再实践,进而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自觉性。再次,教师要加强抗挫折能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第一步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缺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师生的日常交往互动中,教师的人格发展影响着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望采纳,谢谢!

  • 15918719380 :学校、家庭、社区:学生教育的黄金三角
    黎美肩1832 :答:家庭教育:稳固基石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接触最早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个性、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的学习氛围、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方式,都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为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社会教育:广阔舞台学校和社区教育都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而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才能将所...
  • 15918719380 :怎样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_百度...
    黎美肩1832 :答:(一)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并重视榜样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研究者对进入名校的优秀学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因素、自主学习能力与方法、勤奋用功等几类影响因素中,家庭教育因素位居第一。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类型等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
  • 15918719380 :学校家庭社会各教的是什么?
    黎美肩1832 :答:综上所述,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方面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注重学术教育和专业培养,家庭强调基本品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而社会则为个体提供实践锻炼和社交交往的机会。这些不同的教育力量共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也需要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助力个体更好地适...
  • 15918719380 :如何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黎美肩1832 :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
  • 15918719380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黎美肩1832 :答:也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所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启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很重要,不同年龄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我认为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这是条主线,少年时期更侧重于家庭教育,12-20岁更侧重于学校教育,20岁以后更侧重于社会教育。
  • 15918719380 :三结合教育模式
    黎美肩1832 :答:三结合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期取得更加高效的教育成果的结构模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三结合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和兴趣爱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 15918719380 :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黎美肩1832 :答: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
  • 15918719380 :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黎美肩1832 :答:1、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2、学校在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应该作为一个中间人,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实现融合;3、例如,A.定期开家长会;老师利用QQ、电话等和家长保持联系;或者去家访;B.定期邀请专业人员来校给学生开展互动,开展纪律...
  • 15918719380 :十分论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
    黎美肩1832 :答:(五)学校与家庭共同给孩子下目标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默契,就共同给孩子下一个目标。对于学困生和特困生,老师可以单独交流。平时也要双方勤联系,有什么情况双方要及时沟通。在家庭教育和学校学校教育上达到共识。(六)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社会的时候...
  • 15918719380 :学校、社会、家庭怎样配合教育孩子?
    黎美肩1832 :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即学生的学习与教育不应当只是学校的事。应当是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处处能接受教育。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整个社会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全员育人有狭隘的理解,就是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学校的管理者、班...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