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抛下孩子私奔,丈夫选择深埋事业,获世人赞誉,妻子悔不当初,是谁呢?

   更新日期:2024.05.11

无论何时,爱情都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议题。从古至今的人们都在对其进行探讨,爱情作为人们广为传唱的一种元素,不论是甜蜜的相守,还是凄美的分离,往往都令人们唏嘘不已。

其中,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艺术家的浪漫情怀所致,在艺术界往往更容易出现夫妻二者都研究艺术的结合。但同样的,在艺术界,也更容易出现原本相爱的两个人最终老死不相往来的场面。

前者不少,往往令人欣羡,后者不少,多是令人感慨唏嘘。常书鸿、陈芝秀这两位艺术家,便是后者。

自由恋爱下的天作之合

常书鸿,别名延芳鸿,1904年出生在浙江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他自幼便喜欢艺术,然而他的父亲却是一名实业救国的忠实拥护者,所以坚持地将常书鸿送到了工业学校读书,常书鸿拗不过自己的父亲,最终无奈的选择了唯一与绘画有关的染织专业。

在这期间也曾参与过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积累了不少的绘画知识。

那个时期正是新型婚姻关系初发展的时期,常书鸿与陈芝秀便是新型婚姻关系的践行者,他们因为艺术相知相识,自由恋爱,最终结为夫妻。

就连去往法国继续学习都是两人在杭州结婚之后才一起去的。出国前两人在杭州任职美术教师,二人都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到了法国后,陈芝秀学习雕塑,而常书鸿则是先学习的工艺,后学习的绘画。

陈芝秀的雕塑作品曾参加过凉的春季沙龙和巴黎的春季沙龙。两人都是“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发起人和骨干分子。而学会的组织地点经常就设在常书鸿的家里,而陈芝秀通常以她的聪明美丽,完美的扮演着沙龙女主人的形象。

陈芝秀十分擅长打扮自己,而常书鸿也才华横溢,被当时的留法同学所一致称道,两人可谓是真正佳偶天成,天作之合。

争执的开端

尽管两人在法国的生活可以说的上是“称心如意”,并且两人也不曾为金钱所担忧,还有了他们的女儿沙娜。然而常书鸿却总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虽然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夫妻两人的关系也从此开始了某些细微的变化。

大概是1935年的某个秋天,常先生在巴塞罗那河畔的某个旧书摊,发现了一本画册。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这是一本记录中国敦煌莫高窟的画册,其中有许多敦煌石窟的照片。

他对此感到惊奇,他第一次知道在自己的国家竟然有这样的一座艺术宝库。由此他对于敦煌莫高窟充满了幻想和向往。

其后不久,常书鸿学成先自己的妻儿一步回到了国内,陈芝秀和女儿沙娜便先留在了法国。回到了国内的常书鸿受到了重用,便让女儿和妻子也一同回国,恰逢当时卢沟桥事变,陈芝秀两人几经挫折最终与常书鸿会和,留在了重庆。

就在陈芝秀以为会就此安定下来的时候,常书鸿接到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的相关工作。这是常书鸿梦寐以求的事情,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但是,方才经历过战乱的妻子陈芝秀并不同意,她见过了法国的繁荣,安定和文化氛围,突然回到动荡不安的祖国已经令她心存怒火了,更何况要脱下自己漂亮的衣服,停止打扮和丈夫一起到条件艰苦的西北去。

为此两人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吵,互不让步。

深埋事业,夫妻成仇

最终陈芝秀妥协了,她同意和常书鸿一起去往西北,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做出努力。但是,这一次的争吵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卡在她心中的一根刺。

对常书鸿来说,自己能与敦煌的壁画雕塑朝夕相对,便是最大的幸福,并且生活环境的恶劣远不能抵消他对艺术的激情。但是对于追求西方现代文化氛围的陈芝秀来说,戈壁石室的生活是她难以忍受的。

来到西北以后,最初的陈芝秀还是习惯性的穿旗袍,打扮自己,但是却与当地的农民格格不入,往往会被村民在远处围观和指指点点,这是陈芝秀所难以忍受的。但是自己的丈夫却全身心的扑在那些令她觉得枯燥无聊的石壁绘画上,对于她的窘迫完全没有意识到。

最终当她确定常书鸿决意永远留在敦煌,而“第三人”赵某又在这其中进行挑拨的时候,这对夫妻的婚姻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陈芝秀决定不再忍受,最终抛下了两个孩子和常书鸿,与赵某“私奔”了。

这样的巨变对于常书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曾经策马星夜兼程地追赶,直至晕倒在戈壁滩上最终被路过的地质工作者所救。

之后不久便是两人的离婚关系声明出现在兰州当地的报纸上。面对这样的变化,常书鸿却没有放弃关于敦煌的相关工作,相反,他更加投入,选择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研究。

1949年以后,常书鸿的事迹被广为宣传,在众多的宣传报道中,常书鸿被称为'敦煌艺术的守护神”,而陈芝秀则是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背叛爱情的反面人物,被人唾弃。

后来,和她一起出走的'第三者'赵某因为政治原因,最后在杭州被捕入狱。为了生活,陈芝秀只能无奈再嫁,最后确实嫁给了一个贫困的工人,婚后也受尽了白眼。

晚年的陈芝秀回顾往事之时,十分后悔当初的决定。她以为自己离开了那个条件艰苦的敦煌,同赵某一起,就能重新回到自己曾经在法国一般的生活,却不想自己只是迈入了更大的一个深坑,最终颠沛流离,生活困窘。



她指的是陈芝秀,当常书鸿收到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邀请他参与工作时,常书鸿答应了。因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但她的妻子却不想脱离繁华的生活远赴西北,于是抛下孩子跟人私奔了。

这个人就是常书鸿,常书鸿后来和陈芝秀结婚,常书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敦煌艺术研究,他也被称为敦煌艺术的守护神

常书鸿与陈芝秀,虽然两个人是自由恋爱,但是婚后两人经常因为人生观不同,最后分道扬镳,陈之秀晚年颠沛流离,受尽冷嘲热讽。

她是李美怡,因为当初她的丈夫一事无成,她觉得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离开了她的丈夫。

  • 17558288488 :妻子抛下孩子私奔,丈夫选择深埋事业,获世人赞誉,妻子悔不当初,是谁呢...
    刘庾枯1207 :答:最终当她确定常书鸿决意永远留在敦煌,而“第三人”赵某又在这其中进行挑拨的时候,这对夫妻的婚姻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陈芝秀决定不再忍受,最终抛下了两个孩子和常书鸿,与赵某“私奔”了。这样的巨变对于常书鸿来说是...
  • 17558288488 :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对外谎称与人私奔,他为何将妻子残忍杀害...
    刘庾枯1207 :答:安徽阜阳一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张某某对外谎称妻子杨某和他人私奔,意图瞒天过海,遮掩罪行,只可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张某某以为埋尸多年,并在埋尸处建起三层楼便可以逍遥法外,他低估了警方的敏锐度和办案能力!
  • 17558288488 :男子杀妻深埋后院15年,却对外谎称妻子与人私奔!他为何如此狠毒?_百度...
    刘庾枯1207 :答:故意杀人罪 张某某残忍杀妻,在警方最初侦查的时候拒不认罪,如此这般,张某某掩盖真相十五年,罪大恶极,在量刑上理应当从重量刑!故意杀人罪最高量刑为死刑,立即执行!男子杀妻深埋后院15年,却对外谎称妻子与人私奔!对...
  • 17558288488 :安徽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刘庾枯1207 :答:安徽省公安厅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起发生在15年前的杀妻埋尸案,犯罪嫌疑人与妻子因为某一些事情发生了争执,之后就将妻子杀害了,然后埋到了自家的后院。对外,男子谎称妻子与人私奔了,然后还在埋尸处修建了新的房屋,让人感...
  • 17558288488 :安徽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此男子当时的作案动机是什么?_百度...
    刘庾枯1207 :答:据男子称是由于当时与自己的妻子发生了一系列的口头冲突,于是一时激动就将妻子杀害了。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安徽的一名男子在将自己的妻子残忍杀害之后,埋在自己的院子里将近15年,在这15年间一直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妻子与他人...
  • 17558288488 :男子杀妻深埋后院15年,对外谎称私奔,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仇怨...
    刘庾枯1207 :答:安徽的一名男子在杀妻之后把自己的妻子深埋在后院将近15年,但是对外宣称妻子与他人私奔了这样一则消息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要知道对于一个男子而言,能够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是非常恶劣的,对如今的社会也造成了不良的...
  • 17558288488 :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这15年来,凶手为何一直逍遥法外?
    刘庾枯1207 :答:一、男子将埋尸处建了新房,找不到尸体。这说的是安徽男子张某伟在15年前杀了妻子后,将其尸体埋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而且还盖了新房子,这就导致女子的家人一直找不到女子的尸体,而且男子张某伟对外说妻子跟人跑了。...
  • 17558288488 :安徽一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对外谎称私奔,他将会受到啥处罚...
    刘庾枯1207 :答:安徽一男子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对外谎称其妻子私奔!张某某因涉及故意杀人罪,已经被警方逮捕!由于此案已经过去十五年,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再加上张某某的父母有包庇行为等等,张某某极有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杨某的...
  • 17558288488 :安徽男子杀妻后深埋院中15年谎称与人私奔,他的杀人动机是什么?_百度...
    刘庾枯1207 :答:杀人动机就是因为普普通通的矛盾,这名男子就选择将妻子杀害深埋院中15年,对于岳父岳母谎称妻子与人私奔,不得不说这名男子的心性是非常狠毒的,而且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要知道根据《刑法》相应规定可以了解到,...
  • 17558288488 :湖南一女子抛夫弃子与网友私奔,其丈夫对此有何表示?
    刘庾枯1207 :答:为了一个相识不久的网友,能够绝情的抛弃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公和孩子。实在令人无法理解女子的做法。一、女子的丈夫选择放手,不纠缠。女子的丈夫在得知妻子执意要离开这个一起奋斗多年的家,是为了与网友私奔在一起之后。没有死...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