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

   更新日期:2024.06.02
  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简称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庆日为1月26日,独立日为8月15日。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的原因:
  ①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雨季(11–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②2011年3月31日,印度人口普查委员会又对印度全国的人口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印度的人口达到 12.1亿[2],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第二大国。
  由于生产条件较差,人口非常之多,所以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

人口众多,生产能力低,贫民太多,粮食再出问题的话社会会更加动荡,望采纳

民以食为天,10亿多人口大国的印度,缺了粮食怎么活

  • 17165211067 :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
    弓庄榕2839 :答: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的原因:①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雨季(11–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②2...
  • 17165211067 :印度为什么不缺粮食
    弓庄榕2839 :答:印度之所以不缺粮食,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印度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民人口众多,种植作物的面积广阔,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其次,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他们通过农业补贴、农田灌溉和农业技术支持等措施,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保证粮食供应。此外,印度实施的公共分配体...
  • 17165211067 :印度大量进口粮食的原因
    弓庄榕2839 :答: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由于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不稳定,印度易发生水旱灾害. 印度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不稳定,多发展水旱灾害
  • 17165211067 :印度实行什么政策,使粮食产量增加
    弓庄榕2839 :答:绿色革命
  • 17165211067 :印度成为世界农业德国的原因
    弓庄榕2839 :答:因为印度推行了“绿色革命”“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60年代开始,就实行新的农业发展战略——“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指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以引进、改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提高粮食单产,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60年代初“...
  • 17165211067 :印度成为农业大国是因为
    弓庄榕2839 :答:印度用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4%,养活世界人口17%。的原因是印度拥有世界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耕地面积,约160万-180万平方公里。印度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降水量丰富、气候温暖,粮食大多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养活印度13亿人口没有问题。虽然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多,气候也更好但是粮食产量却只有中国...
  • 17165211067 :印度的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的有利条件
    弓庄榕2839 :答:光热充足,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雨季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 17165211067 :为什么印度耕地面积广阔还要进口粮食?
    弓庄榕2839 :答:至于进口粮食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印度气候没有中国好,热带气候居多,闷热而且潮湿,而庄稼的生长需要一个稳定而四季分明的环境。2;还有就是机械化程度不高,与中国落后地区一样,还在继承着原始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转基因粮食运用不普遍,要知道中国的转基因粮食是世界领先。4;还有印度人民普遍...
  • 17165211067 :印度为什么特别重视农业技术革命?
    弓庄榕2839 :答:因为印度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非常的多,所以就需要很多的粮食,再加上他的土地并不是说很适宜耕种,但是它的气候非常适合耕种,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他必须要促进农业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 17165211067 :印度为什么要陪稼这么多
    弓庄榕2839 :答:政府不就是用来干这种事情的吗?做的不好是一回事,不做事是另一回事。印度政府为了避免自己的麻烦,逃避责任而选择不作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见识得多了,印度人民需要公路吗?需要铁路吗?需要电力吗?需要自来水吗?需要水利工程吗?需要粮食吗?需要教师吗?需要医生吗?为什么不去做?因为“民主”!...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