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更新日期:2024.05.12
一、运用情感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音乐的情感性表现在:它能使人心灵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柏拉图)人们常说:“音乐是语言的尽头”,也就是说音乐能够灵活、准确、细腻地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具有情感性特征的。它通过“诉诉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实现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感受和体验、鉴赏和评价等能力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的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而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则说:“把人类情感中最崇高和最神圣东西,即最隐深的秘密揭露出来,并且表现在音响中。”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不论国度、民族、种族、音乐都可以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工具。
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表情开始,并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有音乐,就一定有情感的反映。表情不是在学会唱歌,学会演奏之后硬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音乐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歌唱(演奏)者的外部表情的摇头晃脑,又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
音乐的表情是发自内心地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抒发,是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换为音乐形象的再造艺术的过程。也正是在这种对音乐情感的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的音乐实践中使学生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运用感知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感知即“听、感、动”的总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就无法学习音乐;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
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与掌握富有音乐灵魂的活生生的音乐知识。例如:在学习音的高、低、长、短时就必须首先让学生用听觉去感知、听辩出音的高、低、长、短;在学习音符名称与其时值关系时,不是靠单单的讲解去认识,而重要的是用耳听、用手、用脚的动作体会各种音符的时值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调式时则需通过耳朵的听辨,感知某一调式的特点,而后总结出什么是调式,重要是从听觉中明白。
音乐都不是直接可以讲明白的,必须在听的基础上有所真正的感知与体验时才明白。中小学音乐教学所接触不是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形象化的音乐作品、是动的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
三、运用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学,体验审美教育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还是参与音乐鉴赏,都需要人们展示出生命的活动。实践创造也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特征。
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性,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失去了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实践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灵感受。由于一些原因,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产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心理状态,就谈不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兴趣可以构成一种审美的本质力量。“快乐式”教学赋予音乐教育强大的生命力。通过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完成美感的实现。
四、运用形象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基础内容的。音乐艺术也正像其他艺术一样,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学一样,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给人以最大的审美享受。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来用音乐表现。虽然音乐没有“对现实的直接描绘”,但尽管如此,在音乐中仍然具有极为深刻和有力的反映着现实世界。人的感受和思想世界在音乐中得到鲜明的、最激动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语言、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变化来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从而达到音乐教学中形象美的审美教育。

  • 13727844115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
    江肩芳1246 :答: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能激发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3.针对学生好胜的特点,注重启发激励 根据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持久、兴趣不稳定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尽可能避免单调的教学模式,保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
  • 13727844115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江肩芳1246 :答: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
  • 13727844115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哪些
    江肩芳1246 :答: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三、表演激发...
  • 13727844115 :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乐感
    江肩芳1246 :答: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小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兴趣是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除了受校园广播、家庭电视、录音、音乐会、歌咏比赛等影响外,对于音乐知识兴趣的第一源泉就...身体感觉音乐训练小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 抢首赞 ...
  • 13727844115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江肩芳1246 :答: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音乐艺术实践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就无法学习音乐;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辨音律...
  • 1372784411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小学音乐课聆听习惯
    江肩芳1246 :答: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1)在音乐节奏中进教室 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并踏着整齐的步伐进教室,或按照音乐的节奏自由表演,强调学生听音乐并注意节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按要求进教室,我就有必要请学生重新进教室,把规矩做到位为止。久而久之...
  • 13727844115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肩芳1246 :答:一、培养自性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
  • 1372784411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肩芳1246 :答:”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教师是创造型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音乐艺术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自身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思维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
  • 13727844115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审美
    江肩芳1246 :答:一、带动孩子积极融入音乐之中来 音乐课的作用不仅是培养孩子欣赏音乐的能力、唱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美。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老师把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课商城了技能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可能还没有让孩子感受歌曲,就开始叫孩子去唱这首歌,这样就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初衷,这样的学习...
  • 13727844115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江肩芳1246 :答: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所说: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向素质教育转轨呼声的高涨,如何根据音乐课的特点来实施素质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突出音乐课的"动态”和形式上多样化。教学中,要以“动”来调动儿童的兴趣...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