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用得妙的原因是什么?

   更新日期:2024.06.04
  1.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2.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4.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其一,“散”字没有特写的方向,也可以说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立体的。
其二,本文的主旨写的是一种相思,主要的意象是笛子吹奏的折柳曲(思乡的曲子),相思的感觉本身如烟似雾,对于思乡的人来说,整个城市中到处好象都弥漫着思乡的气息,而这里的用字,立体的“散”能够非常精确地去表现思乡的这个特点,而且使得思乡的感觉显得尤为厚重,无处不在,且与“暗”飞声,春风,满字衔接地天衣无缝。

“散”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骀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散”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 17117752816 :从巜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笛声”这个词语,你从"散...
    茹周若2245 :答:“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
  • 17117752816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散”读音是什么?
    茹周若2245 :答: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出处: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7117752816 :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的妙处是什么
    茹周若2245 :答:散可以看出笛声传得很广很远,听到的人很多。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 17117752816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中的散可以看出什么
    茹周若2245 :答:“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作品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 17117752816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中的“散″字可以看出什么?
    茹周若2245 :答:出自:《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深情?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锻...
  • 17117752816 :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中的散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茹周若2245 :答:【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4、简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
  • 17117752816 :这首诗前两句写笛声从句中的散字可以看出什么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什么的思...
    茹周若2245 :答:这首诗前两句写笛声,从句中的“散”字可以看出笛声传到各处,无所不在。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的思想感情。该诗为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
  • 17117752816 :“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茹周若2245 :答:“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唯有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
  • 17117752816 :春夜洛城闻笛散字可以看出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茹周若2245 :答:“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7117752816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改为“传”不...
    茹周若2245 :答:不好 散,浮散,飘散,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如雪花一样,随风飘散,具有一种动态美,而且更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把音符洒向大地,一种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而具体。而传字,仅仅是传播,是一种声音传播到另一个地方而已,太过生硬。所以,“散”字比“传”字好。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