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法四大家有谁?

   更新日期:2024.06.02
在以“文儒之盛”著称的宋代,书坛上的狂放气息逐渐减弱,道德观念悄悄注入字里行间,许多政治活动家兼书法家,诗宗杜甫,文继韩愈,书法师承则选中了颜真卿。“人品”与“书品”相统一,成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被后人合称为“宋四家”。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可谓宋代文学最高成就者,其诗词开豪放一派,散文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且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并称“三苏”。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北宋时期有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力图突破古人的章法,主张不拘泥于成法,创立新的体格,重视作品中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在《石苍舒醉墨堂》中,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在苏轼的主要传世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前赤壁赋》、《阿育王寺宸奎阁碑》等中,都可以看出苏轼书法力求用笔生动,注重表达个人风貌,反对用传统法则束缚书法家的主张。苏轼在“尚意”书风中是领头人物,以“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的气概引领一代新风,特别是其在贬谪黄州时所写的《寒食帖》,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他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后因诗文、书法出众,又与苏东坡志同道合,世称“苏黄”;他的诗开一代流派,后世称为江西诗派;而在书法上,也同苏轼一样主张发挥个性,认为“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的书法以夸张而又奇特的笔法韵味取胜。他的字中宫紧集,长笔画向四周夸张地展开,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别有一番趣味。黄庭坚的草书得意于张旭和怀素,成就最为突出,用笔瘦劲奇丽,体貌纵横出奇,千姿百态,又有少许篆书之意融入其中,晁补之曾称他“章草似晋人,颠草似唐人”。最具代表性的是《诸上座帖》,行笔如风,笔意超凡,线条如惊蛇走虺,跌宕多姿,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除此之外其主要传世草书代表作还有有《李白忆旧游诗卷》、《刘梦得竹枝词卷》等,行书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在绘画方面米芾擅水墨山水,与其子开创了 “米氏云山”,可惜其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其书法风格在“宋四家”中最为全面,笔法变化也最为丰富,又因其善取百家之众长,故人称“集古字”。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米芾的传世作品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北宋初书法家。蔡襄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讲究古意与法度,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自成一体,非常精妙。蔡襄传世的作品不多,主要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谢赐御书诗》、《持书帖》、《茶录》、《自书诗》等。其中《茶录》为其平生得意之小楷书,可以说是他的小楷中最为优秀的作品,字体遒劲有力,恪守法度,然而又不拘于法,活泼而沉着。

北宋四大家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人才辈出,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他们风格迥异,各有特色,一直受人们敬重。
搜词条
北宋四大家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人才辈出,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他们风格迥异,各有特色,一直受人们敬重。
中文名
北宋四大家
成员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时代
北宋
快速
导航
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北宋四大书法家为: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草书九帖》是谁写的?

  • 15856726484 :北宋四大书法家各自的代表作
    祝锦超4690 :答: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很好,风格雄健秀美。他学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笔意,加以变化,自成一格。存世的黄字真迹,碑刻有《狄梁公碑》,墨迹有《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华严疏》等。3、米芾,他的行书、草书都自成一...
  • 15856726484 :中国书法四大家分别指谁?
    祝锦超4690 :答:中国宋代书法四大家是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书法风格各不相同,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的书法俊迈豪放,沉着痛快;蔡襄的书法讲究古意与法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书法对我国书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5856726484 :北宋书法四大家有谁?
    祝锦超4690 :答:米芾的传世作品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北宋初书法家。蔡襄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
  • 15856726484 :宋代书法四大家
    祝锦超4690 :答: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蔡襄(1012-106,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
  • 15856726484 :北宋书法四大家
    祝锦超4690 :答:宋代书法四大家分别是苏轼、米芾、黄庭坚和蔡襄。1、苏轼 他在诗、文、书、画、词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苏轼的书法风格天真浩瀚、丰腴跌启,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他的作品如《苏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等,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2、米芾 他善于取法诸长处,兼收并蓄。米芾的...
  • 15856726484 :宋代四大书法家指的是哪四位
    祝锦超4690 :答: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
  • 15856726484 :宋代四大书法家
    祝锦超4690 :答:宋代的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1051~1107)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
  • 15856726484 :宋代四大书法家
    祝锦超4690 :答:宋代四大书法家的主要特点 苏轼书法的特点:用墨丰腴,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具有韵律感;黄庭坚书法的特点: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米芾书法的特点:善于在正侧、偃仰、...
  • 15856726484 :宋代书法四大家分别是谁
    祝锦超4690 :答:宋代四大书法家指的是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等,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苏轼的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
  • 15856726484 :中国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谁?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祝锦超4690 :答: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苏东坡 《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二、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文坛仅次于苏轼的最有影响的诗人、书法家。他小苏轼八岁,曾游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亦师亦友,一生莫逆。在...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