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大运河?大运河有什么经济价值?

   更新日期:2024.06.05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就是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统一,是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的经济价值: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扩展资料

作用与意义

1、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

2、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唐、北宋的频繁开凿、疏浚、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畅通,经过唐宋的长期发展,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发展的更加兴旺。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隋唐大运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三个原因:
  
一是江南地区社会日益不稳定,有叛乱的可能,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二是私人原因,为巡游方便。
三是中原粮食供应不稳定,江南为全国粮仓,修河便于运粮。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维持着王朝的生命。
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变化。每一变化都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发展而来。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达运输法”为“分段运输法”,即水通则漕运,水浅则储仓,设粮仓于运河沿岸。这样,漕船既不停滞,漕粮也无损耗,极大提高漕运量。唐后期在“分段运输法”的基础上创“转搬法”分段接运,改民运为官运,改散运为标准麻袋盛装,船只编组等等,集装化系统化运输。建立漕运奖励制度,以盐利为漕佣,解决漕运经费问题。这些创新切实促进漕运的发展。宋、元、明、清在漕运方面根据运河的实际状况也不断革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运河的作用。
统治者对运河的使用到明清时期也发生着务实的变化。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市场行为日益增多,南北物资交流的需求大增,漕运一方面带动刺激了运河沿岸商业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漕运本身越来越商业化。先是漕运中私带货物,由少到多。朝廷见禁不住,转而主动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以附带一定的货物,漕船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种漕运政策的变化是政府务实的做法。一方面,漕船走私已是既存事实,没法遏止,另一方面可以补贴漕工的生计,同时,官绅大贾们也有这种需求。漕船所带货物数额日益增长,漕船贸易日趋活跃,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镇。如通州、直沽(即天津)、沧州、德州、临清、徐州、淮安等。南方的丝绸、茶叶、糖、竹、木、漆、陶瓷等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也不断由运河南下。大运河虽为漕运所开,但当时代对之有商运需求时,统治者也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商运之河、民运之河。

隋炀帝要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就是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统一,是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便于从富庶的江南搜刮更多的财物。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经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的统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运河的开凿无疑对隋朝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隋炀帝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残暴无比,这也加深了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隋炀帝与京杭大运河

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起初是隋炀帝杨广为了更自由地欣赏南北不同的风情,更方便地享用各地的物产,动用百万民工挖掘的。这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也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当时隋朝的统治中心就在东都洛阳,大运河的开凿,不但加强了政府对南方的政治军事控制,并能将南方的粮食和丝绸运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南北两地的文化交流。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从现代的眼光看,这样巨大的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和还是管理使用,都需要综合应用测量、计算、机械、流体力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上的难关,还要考虑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确实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就。

唐宋以后,大运河主要用于运输粮食。此外,南方生产的丝绸、茶叶和北方出产的豆、梨、枣等,也从大运河南调北运。大运河沿岸的德州、临清、东昌、淮安、扬州、镇江、杭州等,都因为有了运河而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元朝建都“大都”(现在的北京)时,江南运来的粮食还要依靠隋朝建造的这条运河输送,绕道洛阳,很费周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运输效率,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山东挖通一段运河,直接连结起江苏和河北原有的运河,又从涿郡把运河延伸到北京,形成了全长1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运河。

在运河与黄河的交叉处,修建时选择了这段运河上的最高点,然后设法把运河连通的水系全部汇集到这里,使它们向南北分流,这样不仅增加了运河的水量,还由于采用水流由运河注入黄河的办法,从而使运河在穿过黄河时,避免了黄河泥沙进入运河,堵塞河道这个大问题。运河两岸,利用有利地形建筑了蓄水的“水柜”,解决了运河的水源问题。又修建了30多座水闸,节节控制水量,分段平缓水势,以利航行。这样的创造,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水利科技的杰出成就。

是物流
皮日休的诗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隋炀帝。他十几岁时就能率领几十万部队。当时就是他作为元帅亲率51.8万人的部队渡江灭南陈的!他能武亦能文,他写的一手好文章,写诗写得也好。不信你们可以查查。是《隋唐演义》写得夸张些。中国自古胜者王,历史就有一定的扭曲。
当然我们不否定炀帝的过错,他由于年轻时打仗也好政变也罢,都很顺利,造成他过分迷信武力,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这一点李世民吸取了他的教训。另外他由于年轻时顺利,心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一但受挫,就自暴自弃。
希望大家多了解隋炀帝,客观的了解,不要带有主观色彩去看他。

  • 15136047730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邢底迫1315 :答:对于这些反抗斗争,隋王朝因“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隋书>岩8《炀帝纪> ),常常无法及时平定。而如果开雷一条大运河,就可以大大缩短军队调动的行程和日期,有利于加强对于边远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控制,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另外,隋朝建立后,多次征伐高丽。附文帝时,曾派兵三十万进军东北...
  • 15136047730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地位,作用
    邢底迫1315 :答:一、目的 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政治目的是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京都洛阳。但他在三巡游江都(南京)时,乘四层高的龙舟,带领萧皇后及众多佳丽从京城洛阳浩浩荡荡的顺流南下。运河中船舶相接绵延二百余里;骑兵沿岸护卫,旌旗蔽野;替龙船摇橹拉纤的都是年轻的宫女,轻摆柳腰...
  • 15136047730 :开通大运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隋炀帝为什么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开凿大运...
    邢底迫1315 :答:1、北方的物资缺乏,洛阳等地农业不发达,但是政治中心,人口众多,物资消耗大。南方的物资富饶,开通大运河能够便于南方物资输送北方,巩固统治。2、加强政治统治,改善交通,能够贯通南北,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3、隋炀帝好游乐,便于南方游乐。虽然,开通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从历史的...
  • 15136047730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挖大运河
    邢底迫1315 :答:准确的说京杭大运河是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是大幅度扩修。隋炀帝扩修京杭大运河的目的:1、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
  • 15136047730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邢底迫1315 :答: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去江都看琼花。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自大业元年(605年)至大业六年...
  • 15136047730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大运河?大运河有什么经济价值?
    邢底迫1315 :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就是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统一,是隋炀帝有征发几百...
  • 15136047730 :为什么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
    邢底迫1315 :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
  • 15136047730 :隋炀帝为何要修京杭大运河?
    邢底迫1315 :答:隋炀帝花光国本也要修京杭大运河,并不是像野史那样说的只是为了贪图享乐,方便自己下江南游玩,而是隋炀帝目光长远,想要为国家谋取长远的战略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国家更加富足。隋炀帝登上皇位时,魏晋南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门阀世族势力发展迅猛,总想和朝廷抗权,这一股势力基本都集中在江南一带,...
  • 15136047730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
    邢底迫1315 :答:开凿大运河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些,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让国家更加稳定,中央政权变得更稳固,对国家的统治更加集中,因此开凿大运河在隋炀帝时期是势在必行的。不过无论大运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开凿的,他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作为运输的交通要道,这是从古到今都不会改变的事实,而古代...
  • 15136047730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时间,意义(作用)隋炀帝为什么开通大运河
    邢底迫1315 :答: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在公元605年,目的是为了加强隋朝南北两地的交通和巩固隋朝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意义包括:1、抑制了江南的经济发展; 2、使南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不再局限与江南地区的发展;3、交通运输也更加的方便,南北文化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和谐和发展;4、可以让隋炀帝更方便的去...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