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台“问题主机”差点干爆PS3?讲讲Xbox360的开发故事

   更新日期:2024.05.08

从抱着一个硕大的绿盒子回家起,熊叔就对Xbox360这款主机充满了异样的感情,就算到了现在回想起这款主机的心情都是格外复杂,因为他和我心中理想中的主机相去甚远——它不仅硕大笨重,臃肿的身材还偏偏采用了不伦不类的弧形面板,就好比一个胖子在跳轻盈灵巧的孔雀舞一样滑稽 搞笑 ,再加上那个巨大无比的电源,从工业设计上讲真的糟透了。

熊叔购入XBox360的过程非常纠结,尚未“扶正洗白”的熊叔面对天价又没有盗版的PS3,为了口水了好久的《生化危机5》和《天诛千乱》,终于以十分厚道的价格带回了一台“丐中丐”版X360。依稀记得电玩店老板鄙夷的神情:

“你不多买几张碟吗?6块钱一张很便宜的!”

“你不加个硬盘吗?那样加载 游戏 会快一些!”

“你不另配个手柄吗?一起买算便宜点给你!”

……

熊叔:“那个……我啥都不要,你不是要送我5张碟吗?”

虽然费了不少口水带回了X360,但熊叔心里始终充满微妙的排斥与厌恶——直到后来买了PS3以后我才发现X360是多么的“实在”与“便捷”。在那个“盗版走天下”的时代,与PS3动辄二三十个GB的 游戏 容量相比,X360不仅 游戏 容量都不大并且还安装便捷(在硬盘加持下……)。而且仔细观察,有的跨平台 游戏 在X360上的表现比PS3表现出色,当然其中有很多原因我就不再赘述。

说了这么多,熊叔只是想以“过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X360,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台神奇主机的故事。

先看一组数据:2017年5月索尼PS3正式宣布停产,距离它的“一生之敌”XBox360停产已经过去一年之久。2019年4月索尼出了一份财报,披露了PS3最终的销量:8740万部,X360在比PS3早停产一年的情况下,最终销量也来到了8580万。

二者销量差距只在毫厘之间,谁胜?谁败?如果分析必是长篇大论并且引来大量口水战,这个咱留着以后有时间再慢慢分析吧,这里只讲讲的X360研发中的一些故事。

之前的PS2和XBOX时代,业界“新人”微软的XBOX发售时间落后PS2达一年之久,在索尼综合优势和先发优势的打击下,XBOX初代以2000万台以上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新秀赛季”主机大战。在总结了首次交锋之后,微软认为“主机后发”是失利的最主要原因,于是团队上下取得了一致意见: 如果不能与索尼同时或者提前推出新主机,大法一定会利用丰富的经验将自己的市场计划打成水中幻月、海市蜃楼 。基于这种认识,2002年微软内部下达了次世代主机研发“死命令”: 无论如何,次世代主机发售时间不能落后于对手

微软X360硬件研发生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Todd Hoimdahl(托德·霍姆达),在初代XBOX时期,他管理的硬件团队需要与英伟达、因特尔等供应商紧密合作,以最大限度降低XBOX硬件成本——这事儿失败了,我们后面再提。而次世代这一次,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摸底调查,微软将推出次世代主机的时间确定在了2005年,这意味着为了按时推出新主机,所有硬件及架构将不会采用业界顶尖技术标准,因此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X360用DVD作为媒体介质而不是BD或HD。在PS3标配硬盘的情况下,X360却发售了不带硬盘的乞丐版,造成微软后续要3张甚至4张光碟来发售一款 游戏 的尴尬。

这也解释了后来“三红”故障频发的其中一个原因:采用落后工艺导致发热量过大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生死铁律被微软在商业战场上发挥到了极致。X360之所以能够硬刚PS3,情报工作绝对发挥了重要作用。索尼方面,“神吹”久多良木健于2001年3月12日吹出了 游戏 史上最大的“牛皮糖”——模拟地球“CELL”计划。在久多良木健卓越的表演才能下,“CELL”被吹成了能够比肩IBM超级计算机“深蓝”的宇宙怪物级芯片。

或许索尼确实有那个雄心壮志、或许也只是久多良木健惯用的一种商业宣传手段,但索尼万没想到,微软不仅没有被这个超前计划吓破胆,反而被大大刺激了战斗欲望。在索尼施加的重压面前,微软内部确立了一个名叫“Freon”的XBox改良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深得比尔盖茨喜爱,但因为之前没有类似的创意成功产品,最终还是被废掉了。多年以后我们看到的XBox ONE X即半代进化思路,其实微软早在多年前就已有所考虑。

为了对抗“CELL”的疯狂计划,微软采用了商界内心照不宣的谍报战术。为此微软聘用了一个名为“Jon Peddie Research”的技术咨询公司,对当前业界最新技术发展形势进行了解,并对索尼正申请的“CELL”进行资料分析。这时,他们发现索尼次世代主机计划存在诸多重大缺陷,比如硬件构造极为复杂,不仅会导致硬件成本高昂,而且会给 游戏 开发带来很大困难,这些问题后来被一一言中——PS3高昂的硬件成本,差点让“赔本赚吆喝”的索尼当掉了裤子。

PS3难以驾驭的硬件架构成为了 游戏 开者的噩梦,诸多跨平台 游戏 的PS3版本成为了劣化版本,直到后来圣莫妮卡和顽皮狗的持续钻研,才让其硬件性能潜力才得以完全发挥,而上田文人在长达十年时间里都未能完成《食人的大鹫》,可见PS3 游戏 的开发难度。

摸清对手底数后微软决定:新主机尽可能采用成熟方案,采用亚洲代工厂降低硬件成本,寻求最佳合作伙伴的设计方案,为此次世代“Xenon”正式计划启动。

2006年媒体采访比尔盖茨时曾谈到:初代XBox曾经亏了40亿美元,对此盖茨一笑而过,轻松回了一句:“那就再玩一局”。

事实远没有盖茨说的那么轻松。

微软长久以来就是一个讲究效率的企业,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公司内部本来就有反对进入 游戏 产业的声音,在XBox长久亏损后这种反对声音愈加强烈。为此,次世代主机计划不得不为减少硬件成本而绞尽脑汁。

微软曾签下了一个让对手笑破大牙的合同,让为XBox提供图形芯片的英伟达掌握了设计和制造权,这导致微软只要涉及到该芯片的相关使用就需要按比例向英伟达缴纳费用。而且英伟达很不地道,为了提高成品率曾多次试图降低芯片运行频率,双方为此闹的很不愉快几乎对簿公堂。除此之外,英伟达和因特尔都长期保持芯片高价位,这让微软试图通过降低采购价格来压缩XBox制作成本的愿望一次次落空,当任天底气充足地打价格战时,微软只能依靠自己肉厚血槽长,打碎门牙往肚子里咽被动跟进,要不是微软是头超级巨鳄,这种巨大的亏损就是自己不死,也会把其他 游戏 开发商给吓跑,世嘉就是前车之鉴。

霍姆达学聪明了,将任天堂NGC研发那套做法搬了过来(NGC作为任天堂史上最为均衡完美的主机,为何败的如此彻底?),为“Xenon”计划寻找公司来设计图形芯片,同时约定微软可以自主寻找芯片制造商制定时间表来制造芯片,只需要为相关公司出设计费和每台主机的授权费即可,产品的设计和所有权归微软所有。至于制造,完全可以寻找台积电、伟创力等代工企业加以完成,这些企业不仅代工价格低廉,而且产量充足,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生产周期和价格,完全可以满足微软需求。

图形芯片封面,微软与英伟达的合作由于之前双方的冲突而中止,于是微软找了英伟达的死对头ATI。正巧ATI处在亏损当中,承包的任天堂NGC图形芯片权利金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观,因此当微软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时,ATI给予了极大重视——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对初期的基础构架进行研究,寻求高性能需求的同时寻找低成本的制作办法,由于英伟达的设计没有满足微软的需求,加上与微软恶劣的关系,因此选择ATI已经成为了微软必走之路。

除此之外,寻找CPU的计划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当时有三种方案交到了比尔盖茨手里,一是采用英特尔方式纯粹提高处理器速度,但这种方式开发方便但发热量极高、代价极大;二是采用英特尔主内核加小内核的方式;三是采用IBM多内核方式,有效降低发热量但存在开发编程困难的问题。微软通过研究发现,只要硬件开发团队同时将编程工具纳入设计思路,开发合适的第三方软件,就能将编程困难的问题合力解决。比尔盖茨认可了第三种,最终微软采用了IBM的PowerPC芯片。

至此“Xenon”架构设计初步完成。

糟糕的是,情报部门得来的消息,索尼的“CELL”芯片计划已经接近完成,而且据得到的消息,索尼“CELL”技术确实拥有强大的能力,虽然与后来吹嘘的“模拟地球”相差甚远,但比起刚刚确定处理器芯片方向的微软步伐快了许多。按照目前进度,微软提前或者与索尼同时发布主机的计划几乎成为泡影。

结果让索尼没想到的是,关键时刻IBM“叛变”了。这个叛变不是指撕毁协约,而是IBM作为X360的处理器供应商,同时还是“CELL”开发联盟的重要参与者,正是通过这种身份,IBM将部分“CELL”技术泄露给了微软。后来,有IBM员工回忆道: “虽然两个开发组名义上是相互禁止往来和私下沟通信息的,但实际上IBM授意X360芯片开发组可以‘部分’借鉴‘CELL’芯片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架构,因此当与索尼工程师一起吃饭时,内心是如同接受良心审判一样煎熬的”

也就是说,微软轻易将索尼投入巨资、辛苦研发的“CELL”成果拿来所用,并且还有效避免了“CELL”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索尼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凭借着基本合格的硬件设计和对诸多硬件的妥协,2005年微软如愿赶在了索尼之前,将首批XBox360推向了市场。事实证明,虽然这种服从商业需要而匆忙推向市场的做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与弊端,但X360也借此确立了绝对先发优势,成为世代战争中与索尼抗衡的重要砝码,X360在后续长达十年的主机战争中一直将优势保持到了战斗中后场,将索尼逼入了绝境。



  • 19640101109 :为什么一台“问题主机”差点干爆PS3?讲讲Xbox360的开发故事
    轩度该4319 :答:这时,他们发现索尼次世代主机计划存在诸多重大缺陷,比如硬件构造极为复杂,不仅会导致硬件成本高昂,而且会给 游戏 开发带来很大困难,这些问题后来被一一言中——PS3高昂的硬件成本,差点让“赔本赚吆喝”的索尼当掉了裤子。 PS3难以驾驭的硬...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