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挺进大别山,损耗3万人,是否决策有误,去豫皖苏更好?

   更新日期:2024.05.17

作者:忘情

众所周知,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之后,所属4个纵队由挺进大别山前的12万人,减至5.6万人左右,哪怕是算上留在大别山创建军区的3.3万地方部队,刘邓大军人数也较先前有明显下降。 人员净损耗3万余人倒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该部重武器基本丢光,以至于攻击力锐减。许多人据此认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有误,当初若是去豫皖苏的话,情况可能会好得多。

这种观点正确吗?我们不妨用事实说话,谈谈1947年8月初,刘邓下定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跃进大别山这个战略决心前,刘邓所部面临的形势及其可能的战略选择。

1947年6月30日,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计13旅,突然渡过黄河南下,在鲁西南大杀四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歼灭敌军4个整编师(军)、9个半整编旅(师),约5.6万人的辉煌胜利。蒋军上下为之震动,蒋氏从洛阳、豫北、山东、汉口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另2个整编旅驰援鲁西南,这等于是一举打乱了蒋氏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的战略部署。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6月底的刘邓大军虽然因连续胜仗而士气高昂,但部队粮食、弹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自身伤亡约1.3万人,若无一个时期休整并补充粮弹,实际已无力连续作战。

而蒋氏从各个战场上抽调回援鲁西南的部队越来越多,仅冲在一线的就有第5军、第7军,整编第3、40、48、58、68、84、85师及整编骑兵第1旅,共计9个整编师(军)、26个整编旅(师)的兵力。位于二线的还有整编第20、28、46、57、65、75、88师,共计7个整编师的兵力。如果有必要的话,整编第10、11、15、38、41、47、52、56师和青年军第206师也可以加入鲁西南战场。

也就是说,久战疲惫的刘邓大军4个纵队约12万人,如果继续留在鲁西南,则必须要直面背靠黄河,迎战蒋军至少16个整编师加1个整旅,最多可能多达25个整编师的庞大兵力。那么,刘邓可能得到多少友军增援呢?

刚结束晋南攻势,准备出击外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辖4纵、9纵和38军,共计8万人。这个战斗力颇强的生力军若投入鲁西南战场,自可给予刘邓大军很大帮助。此外,华野第1、3、4、8、10纵也于7月底、8月初渡过运河,集结在郓城附近。不过,华野7月分兵,上述5个纵队分别兵出鲁中、鲁南,均遭遇严重损折。其中1、4纵队分别减员万人以上,部队疲惫之极,已基本丧失战斗力。3纵损失约5000人,减员较少的10纵也折损了约2000人。上述华野5个纵队中,只有8纵、10纵还能保持原有战斗力,3纵战斗力则有明显削弱。

鲁西南地区是夹在黄河、运河及陇海铁路之间的一个面积不大的三角形区域,敌我重兵云集于此,机动回旋的余地非常有限,不利于我军发挥大踏步进退,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特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急调陈谢集团8万生力军加入鲁西南战场,也不大可能像刘邓7月末设想的那样,在鲁西南继续歼敌7至8个旅。

7月底、8月初,鲁西南地区暴雨连绵,黄河水大涨。一旦蒋军重兵完成合围部署,我军很可能被迫在背水的情况下与强敌决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当时鲁西南我方力量,在外线与敌决战,毫无胜算。

既然不能贸然与敌决战,刘邓就只剩下三个战略选择。

第一,全军渡河北上,返回豫北。这实际是被敌军逼回了内线,且与上级跳到外线、开辟新区,引敌回援,让老根据地得以喘息的战略决策背道而驰。这么做正中蒋军下怀,意味着我军战略反攻的失败,故万万不可取。

第二,像刘邓在7月底设想的那样,全军先挺进豫皖苏地区,获得后方接济后再适时转往大别山。 这也是后世诟病千里跃进大别山通常所持的观点。但是,1947年8月的豫皖苏地区,只是个游击区,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况且集结在郓城附近的华野5个纵队战斗力大减,难以有效地牵制蒋军。蒋军大部队必然紧随刘邓大军进入豫皖苏地区。如此一来,刘邓所部4个纵队既没有机会得到休整,也没有战略空间得以展开。反观蒋军,却可凭借控制周边交通线的有利地位,在豫皖苏周边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将刘邓大军合围在此狭窄地域内,迫使我军与之决战。因此,这个战略选择实际上也行不通。

第三,打烂一切坛坛罐罐,轻装疾进,以半月行程挺进大别山。 蒋军指挥部此前估计,在其重兵合围鲁西南的情况下,刘邓所部或“就地决战”或“渡河北窜”,唯独没想过刘邓大军可能以猛虎掏心之势,直插其战略部署上的“软腹部”——大别山区。在蒋军毫无战略预判和相应兵力部署的情况下,采纳了这个战略选择,可以出敌不意,脱困而出。由于大别山区毗邻平汉铁路,直接威胁武汉,一旦发现刘邓大军意在大别山区,蒋军除派兵尾追外,还必须抽调大量兵力加强平汉铁路沿线、汉水及长江一线的防务,由此将更好地分散蒋军重兵集团,为我寻隙各自击破创造战机。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之所以提前结束休整,决策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当时敌情、民情、地形、水情情况下,所能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15055336105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何说是不可撼动的重要性?_百度知 ...
    全典衬915 :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后期中毛主席作出最英明的决策,也是下了一盘险棋,挺进大别山取得决胜性解放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当时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以绝对的优势全面对共产党军队进行打压,我们共产党的军队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挺进大别山战役,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建立根据地。
  • 15055336105 :连续剧保卫延安中国民党里面有个叫刘勘的将领,真有这人吗,求此人...
    全典衬915 :答:是的,历史上确有此人,他属于湖南桃源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从军,参加北伐战争。曾任93军军长、37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刘戡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由排长、连长、旋升团长和旅长。民国22年,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
  • 15055336105 :刘邓挺进大别山有什么重大意义
    全典衬915 :答: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
  • 1505533610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
    全典衬915 :答:战略进攻。因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开辟根据地的,深入到敌控区中心地带。
  • 15055336105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意义,刘邓是谁?
    全典衬915 :答:分别是刘伯承,邓小平两个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它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从此后,人民解放军逐步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步一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 15055336105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揭开了
    全典衬915 :答:按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刘邓顶住压力歼敌四个整编师,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两面夹击战术。随后,刘邓按既定战略挺进大别山。当刘邓大军刚进入大别山区时,蒋介石又以23个旅的兵力跟踪而来,妄图乘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刘邓集中一、二、三纵队主力和六纵队一个旅,经过三次作战,有意识地把...
  • 15055336105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分别从陕北战场和华东战场调动...
    全典衬915 :答: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57年后的今天,怀着对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辗转奔波于鄂豫皖边界的数个县、市,追寻刘邓大军的战斗足迹。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
  • 1505533610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什么?
    全典衬915 :答:为了经略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人民解放军占领大别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一、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缓解了...
  • 15055336105 :简答...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和影响
    全典衬915 :答: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刘邓野战军在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头,在陈粟野战军、陈谢集团的直接配合和陕北、山东两解放区部队的策应下,实...
  • 15055336105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哪年?
    全典衬915 :答:1947年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