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更新日期:2024.06.05

意思是: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为政》共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儒家士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孔子这些话,是为了告诫后学,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很漫长和艰难的,只有多多体会,才能真正理解为人之道和为政之道,修成君子。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 15987102749 :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有谁知道后面是什么啊?分别是什么意思...
    太待哲4063 :答: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
  • 15987102749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太待哲4063 :答:2012-10-13 论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12 2015-10-2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31 2014-11-1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2 2008-07-2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 15987102749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太待哲4063 :答: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
  • 15987102749 :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太待哲4063 :答: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鲔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 15987102749 :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
    太待哲4063 :答:三十而立:三十岁,知道规矩,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五十知天命:是指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六十耳顺:是指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孔子画像 【出处】《论语》,《论语》是春秋...
  • 15987102749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百度...
    太待哲4063 :答: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
  • 15987102749 :求解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太待哲4063 :答:1,二十弱冠指男子成年了就要把头发束起来。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出自于《论语·为政》,原文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 15987102749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下一句是什么?
    太待哲4063 :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全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
  • 15987102749 :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太待哲4063 :答: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为政》第4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