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道士下山》口碑极差,你怎么看?

   更新日期:2024.06.03

      导演的诚意当然不是源于他那封情感丰富的微博情书,而是源自整部电影所包裹的那些近乎心切的想要表达的对道、禅以及武侠的理解,对世态生活、人之成长的认知所流淌的一股语重心长的情感。他就像一个历经岁月洗礼、饱含哲学思索的老者,急切地想通过一部电影来传递其对于人生的理解,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其说他选择《道士下山》这个题材是出于对“奇”的痴迷,不如说他只是想通过“道士”所蕴含的道禅意味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从电影《道士下山》不难看出,他在营造禅道意境上用了不少心思,许多虚实结合的场景让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艺术的美感,也体会到了道禅意境所传递出来的宁静与淡泊。几乎没有人这么干过,如果说徐克的武侠表达的是情义,李安的武侠表达的是情感,张艺谋的武侠表达的是环境,那陈凯歌想要表达的,则是一种意境——一种基于禅道的意境,是陈凯歌丰富情感的一种体现。也正是因为导演的这种丰富情感,让影片在场景营造、视觉呈现以及部分场面调度上,显示了他的功力,却也暴露了他的不足。不能忽视的是,好几个打斗场景都显示了极富美感的一面:无论是郭富城武功与舞功交织而出的“似魔鬼的步伐”所带动的繁花飞舞,还是张震一袭白袍一杆长枪从容不迫内功强劲所表现出的英气逼人,亦或是王学圻论道说法时进入的化境之地,都带来了不错的视觉体验。但,成也萧何败萧何,陈凯歌导演过于丰富的情感让影片在传递道禅意境的过程中,由于太过心切的想要展现更“多”的理解,让影片显得“太满”,也让观众觉得乏味而多余。太多想讲的禅道理解,让影片的故事让位于道理,以致于影片的剧情被削弱,道理被放大,令观众觉得是在被动接受着近乎啰嗦的说教。要知道,在这个反鸡汤比反恶俗还要盛行的当下,讲道理将大大增强观众的吐槽欲。即使台词再具禅意和哲思,也会被当作假大空的说教而被厌恶。可惜的是,陈凯歌又是一个细腻的情感丰富者,他很想照顾观众的感受,担心观众又一次发出“看不懂”的怨言,于是在勾勒优美镜头语言的同时,加入了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旁白——而这几乎成了影片最多余的硬伤。想要表达的太多,“多即是少”的效应被鲜明体现,不仅让人物的塑造变得不够充分,也让故事变得趋于“寡淡”,适得其反的效果是,不少观众觉得影片“没讲什么事儿”。实际上,影片虽然与原著有着不小差异,却也还是讲了故事的。倘若细致的梳理会让你觉得乏味,不妨以戏说的方式简要概括一下:宝强饰演的何安下并没有像期待的那样成为“逐渐变强”的主角,而是以他为主线串起三组人物发生的三个“嫌丑引发的血案”——林志玲因嫌弃崔师傅的“丑”,寻了长得好的崔弟弟满足自己,引发了一场“金锁鸳鸯船沉湖底”的血案,上演了一出民国版“武松斗杀西门庆”;郭富城因嫌弃同门师兄的“丑”,不愿和他日月双修,找了长得帅气的张震同居山洞好多年,最后引发了一场“看着子弹飞”的血案,上演了一出“老子挨打儿子开枪”的奇戏;张震隐隐间胸肌起伏,明明里英气逼人,因拒绝了“混道上”但长得“丑”的恶霸赵笠人的庆生演出,引发另一波血案,上演了一出“帅酷大师战群魔”的内力PK大戏。有趣的是,这几个故事即是串起影片框架的亮点,也是不少人愤怒的槽点:或许存在没看懂,但更多还是不满说教。而许多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就在于何安下的定位过于边缘:你以为他是一个会随着所历之事和所识之人的增多而变得更加“成熟与强大”,却不料一直都是一个旁观者或热情的参与者,他没有变得更强,也没有发挥关键作用,而是跟随了张震,重新上了山。这种处理让很多人感觉莫名其妙,不会觉得那是导演用其“下山又上山”来表达涉世之后的成长。



   《道士下山》上映不到一周,便引发了网上热议,各式呼喝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让夹杂其中的理解叫好的力量显得如此微弱,也难怪,电影里存在太多不合理的故事,使得整个片子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甚至在映后见面会的时候,陈导演问观众,“里面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谁?”,全场至少出现了近一分钟的静默,直到有人喊出张震的名字…从这一点反映出,不管大家对于电影好坏如何评价,认为片中在人物塑造上过于单薄的观众,绝对不在少数。然而电影表面上支离破碎,但要仔细分析,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在王宝强看似木讷的背后,仍旧有着导演更为深层的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像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观众在这几个无聊的故事讲完后却仍然得以管中窥豹的原因。那么严格来说,陈凯歌导演想要拍的并不是一部武侠电影,中国武侠里的“形”只是作品“意”的一种展现,包括故事里一直出现的旁白、场景里由人物和武打动作构成的丰富色彩,导演希望借助这些形式来阐述自己对原著小说当中道家意境的理解,由此能看得出,陈凯歌向来不是缺乏想法的人,《无极》、《赵氏孤儿》等都能出现所谓的陈氏哲理,即便《霸王别姬》,也有着事实存在的说教意味,可惜的是,不过《道士下山》里的众生只剩下“相”而已,就连导演苦苦诉说的境界和理念也只停留在了意识层面,没顾了此,又失了彼。所以“过犹不及”的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是陈导的一个顽疾。从另一方面说,陈凯歌不是没有想法,恰恰是想法太多,人物刚刚有了形,就转变了焦点;故事正要有起色,又玩起了特效;镜头里的美正让观众感觉一丝意境,却又要急匆匆的讲大道理,生怕大家不明白他要搞什么。这种表象和意境的脱离,让整个作品都失去了应该有的节奏,这样的处理让正在观影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把它当成商业片看特效么?感觉啃爆米花又不是很合适;那么当成文艺片找人文么?好像除了那些烂俗的大道理,又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东西,到了这个时候,哪怕你的明星人物再帅,试听效果再强大,也收不回观众的耐心了。

我相信《道士下山》从故事改编、演员表演、特技效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力气,陈凯歌也特别重视这部电影,希望它能获得更多观众的理解,或者说是他迫切的需要更多的人理解,理解他作为导演创作中对人文、社会的视角,我们尊重这样的导演,但也没办法绕过良心不说问题。如果《道士下山》中将更多的镜头放给武打动作场面,或者干脆就做一个文艺环保大片,口碑的话,应该都会比现在好。再联想起“武林至尊”金庸的作品里,对于人物的丰富刻画和故事上的操控性,以及对人类社会,包括文化、政治等诸多内容上更深层面的精确把握,这些可是都不缺。我想,还是把花大价钱做出来的特效都交给金老头子用算了。



    像往常一样,我还是希望能够在评价一部电影时能保持对客观的无限靠近。当我发出“我们是否真的可以仗着自己是‘掏了票钱’的消费者而对所有不合自己口味的电影随意发泄不满,对电影创作者表达猛烈的愤怒,甚至不顾基本的敬意(尊重)?”的问句时,实际上是很容易招致误解的。尽管如此,这种拷问仍然很有必要。电影《道士下山》才刚刚上映便迎来一大波“激烈批评”,网络上一些图一时嘴快或博一时热门的“尖酸”甚至“恶毒”的评论看得令人不禁倒吸凉气:谈论电影本身也就算了,对电影创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就太失风度了。这是一个全民皆爱吐槽的时代,标新立异、毒辣大胆的言论总是能搏得不少眼球,但如果为了搏眼球而进行有意的人身攻击,在我看来,再正确的批评也无异于骂街(是的,说的就是豆瓣上某篇文章)。对电影的态度如果总是这样,未免有失得体。尽管我们谁都可以对电影保持高度苛刻,可以用近乎自由的表达去批评各自不满意的影片,但这些犀利的炮口对准那些毫无诚意的“快餐”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有诚意且用心的电影,则大可不必。我不是反对批评,只是希望能够通过重申“尊敬”与理性的必要性,让讨论回到电影本身,出离主观喜好的愤怒或厌恶,还电影人一些基本的尊重(至少不要用谩骂之词进行人身攻击)。回到电影,《道士下山》真的是“一无是处”的烂吗?我不那么认为。诚然,它不会是陈凯歌导演最好的作品,但也不会是最坏的——至少不至于一些人说的那么不堪。陈凯歌导演选择了一个并不十分轻松的题材来表达他对电影和文化的理解。但凡读过徐皓峰老师作品的人大概不会不知道,他的文字并不那么易于用影像来完好表现。倒不是说徐老师的文字不好,相反,他的文字总是不乏思想和某种带有“仙气”的韵味,且具备丰富的画面感。然而,这种带有“仙气”韵味的文字常常又显得有些散漫而冗长,不仅让阅读体验缺乏带感的高潮,也让除他之外的人平添了不少改编难度。陈凯歌导演被小说版《道士下山》当中的那股“奇”所吸引,用几年的时间打磨出一个电影作品,当中有什么改编趣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这部电影是有付诸诚意用心的。刻薄者大概又要不高兴了:诚意就能遮盖作品的不足吗?当然不是,但它意味着一种不坏的初衷。对于创作一部电影而言,如果连基本的诚意都没有,即使票房再喜人,又有多少意义呢?如果那些缺乏诚意只有钱意的电影总是能够收获原谅,而有诚意却没有满足期待的电影一味被踩踏,中国电影除了进一步被拉低水准还能有多少值得寄望的发展?导演的诚意当然不是源于他那封情感丰富的微博情书,而是源自整部电影所包裹的那些近乎心切的想要表达的对道、禅以及武侠的理解,对世态生活、人之成长的认知所流淌的一股语重心长的情感。他就像一个历经岁月洗礼、饱含哲学思索的老者,急切地想通过一部电影来传递其对于人生的理解,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其说他选择《道士下山》这个题材是出于对“奇”的痴迷,不如说他只是想通过“道士”所蕴含的道禅意味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从电影《道士下山》不难看出,他在营造禅道意境上用了不少心思,许多虚实结合的场景让我们不仅领略到了艺术的美感,也体会到了道禅意境所传递出来的宁静与淡泊。几乎没有人这么干过,如果说徐克的武侠表达的是情义,李安的武侠表达的是情感,张艺谋的武侠表达的是环境,那陈凯歌想要表达的,则是一种意境——一种基于禅道的意境,是陈凯歌丰富情感的一种体现。



  • 18667692109 :《道士下山》也没那么难看
    赵周侨1712 :答:下午去看了《道士下山》,看完觉得还不错,不料回来上豆瓣,竟发现骂声一片,直言陈凯歌无耻。我对电影没那么了解,只是纯粹喜欢看,对于《道士下山》是不是一部好电影,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但评价这么糟糕,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要是在观影前先看了影评(我甚至没有事先看过这部电影的任何资料...
  • 18667692109 :《道士下山》:不折手段称不上光彩,初心不改才是真侠士
    赵周侨1712 :答:去年暑假和朋友去看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本来我以为是一部纯粹的武侠片,可看完全剧,发觉里头蕴含的道家和禅宗哲理甚多,宛若一部充满禅意的功夫片。 现如今又看了下这部电影,就来浅浅谈谈它吧。影片讲述王宝强演绎的不谙世事的小道士,因为闹粮荒离开道观下山,经历一系列事件后领悟到“不折手段非豪杰,不改...
  • 18667692109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看过感受如何?
    赵周侨1712 :答:但陈导的《道士下山》呢,可谓是打破了你所有这些乌托邦假大空的幻想,直接点题,题目是啥意思电影就是啥内容。讲的就是一个小道士,被迫下山后所经历的匪夷所思又毫无悬念,曲折离奇又套路满满的春晚小品式“奇遇人生”。小道士下山,阴差阳错拜了师傅,却只是见识美貌师娘周旋于师傅和叔叔之间产生的...
  • 18667692109 :《道士下山》看完有何感想?如何评价?
    赵周侨1712 :答:小道士王宝强目睹了两大高手对仗,执意拜郭富城为师。最初,郭富城说他不收徒,但王宝强说自己有个初恋女友,即便是这辈子再也不想、不找初恋女友了!也要和郭富城学猿击术这门功夫。 郭富城的眼睛因为这个细节亮了,这部电影的隐藏剧情自此开启。二、猿击术到底是什么? 月色如雪,郭富城让王宝强跪下...
  • 18667692109 :如何评价王宝强主演的电影《道士下山》?
    赵周侨1712 :答:但其实他的人物本身几乎没有得到成长,武功没怎么提高,就开了开眼界(比如对女人的欲望,对绝对武功的追求),结识了些朋友。他的单纯是从始至终,脾气也是。片中中国风式的超能英雄决斗还是挺好看的,另一方面陈导表现同性之间感情的能力实在是华语一绝,一起感受一下张震的气场吧。《道士下山》的原著...
  • 18667692109 :如何看待《道士下山》这部电影?
    赵周侨1712 :答:《道士下山》的题材比较新颖,电影名字也比较吸引人,至少让我为了探究“道士下山做什么”而观看了电影。电影中有很多引人发笑的看点,不过很多笑点刻意搞笑就有些尴尬。剧情故事也比较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从头看到尾也没有明白这部电影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只能算是能够博人一笑的电影。
  • 18667692109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新作《道士下山》
    赵周侨1712 :答:老帅哥郭富城,演了一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误,扫地道士。治好了吸毒吸嗨了的王宝强和房祖名。然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代表月亮消灭你的光能使者。 ;能把月亮发出的电磁波转化为真气。。他还有一朋友,叫张震, 是 能利用太阳力量的 ;太阳能使者。最后打boss的时候,张震腾空而起,大喊:赐给我力量吧...
  • 18667692109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
    赵周侨1712 :答: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道士下山》这部电影看似只是在讲一个穷道士因道观没钱养活,被赶下山后的生活,其实是以一个道士的眼睛看另外的2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民国版的武大郎、潘金莲和西门庆。道士何安下下山后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的人,就是他后来的师傅崔道宁,也就是故事中...
  • 18667692109 :如何看待中道协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孟崇然道长要求停播《道士下山》?
    赵周侨1712 :答:7月19日,中道协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孟崇然道长向导演陈凯歌提出谴责声明,称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道士下山》肆意丑化道教、道士形象,违反多项政策法规,要求立即停播《道士下山》,并要求陈凯歌、电影制片方对道教界向社会做出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在这份《道教界向导演陈凯歌提出严正谴责声明》中,孟崇然道长对...
  • 18667692109 :《道士下山》值不值得看?
    赵周侨1712 :答:王宝强这个小道士下山的动机我们不要去考究,抑或因为一个馒头,又抑或受到师门排挤,总之,李雪健老师就叫他下山了,美中不足就是李雪健老师在山门口不应该对他文绉绉地说“什么什么非豪杰、什么什么真英雄”这样晦涩难懂的话。你想想,一个孤儿,屁大点个孩子,从来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他懂什么英雄?...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