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乖孩子的伤,最重?

   更新日期:2024.06.02

记得茜妞七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回来的车上,坐在后面的妞没声响,我问妞干嘛呢,妞悠悠的来了句:“我正在考虑,怎么做个乖孩子”。

乖乖,好深沉啊“哦?为什么要做个乖孩子啊?”

因为奶奶老是骂我不乖”我知道,茜奶奶就是有时候说不动娃的时候,会发几句牢骚

“哦,那你知道什么样的是乖孩子吗?"

“不知道”,还真诚实。

“啥是‘乖孩子’,你都不知道,怎么做‘乖孩子’呢?”

“可是做‘乖孩子’,才会让别人喜欢”

“是吗?确实很多人喜欢‘乖’孩子。那你觉得你不乖,那家里你能确信谁一定喜欢你吗?”

“嗯,妈妈。”

“其他人呢,比如爸爸,奶奶”

“我不确定”

我特别幸运能听到妞的这些话,和这些思考和属于她的这个困惑。

“那妈妈告诉你,乖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你愿意做听话的孩子吗?就是不管自己对不对,或愿不愿意,为了让别人喜欢就听别人的话”

妞没说话。

“妈妈不希望你做乖孩子,妈妈喜欢你现在的独立和主见。你看,虽然妈妈有时候也会对你着急生气,可是这并不妨碍妈妈喜欢你。奶奶训你,并不表示她不喜欢你,只是她当时心情不好”。我继续说。

停了一会儿,我告诉妞妞。“宝贝,妈妈告诉你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我们,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不伤害别人就OK。还有,就是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

不知道当时妞是不是听懂,但我相信她听懂了。因为每次她总能去表达自己,但又不强求别人答应,不去迎合,但也不骄纵。

                           

“乖孩子”

我心里非常清楚,我之所以在养育茜凡的时候,很在意他们是不是能够表达自己,源于我对“乖孩子“伤痛的体会,因为我曾经就是一个乖孩子。在之前,我谈到自己在办幼儿园时候的那些行为模式,很大程度源于我是一个乖孩子。

也许源于我对“乖孩子”的感触太深,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不在体制内上学,因为我觉得体制内的教育,不仅把孩子大好的时间全都浪费在了课堂上,而且是抹杀孩子的天性,因为在体制内老师的要求是“乖乖听话”。

我能理解学校的苦衷,但作为一个作父母教育的,我更想看到有一所学校,哪怕是一个班级,可以来尝试我所想要的教育。在这所学校里,孩子受到尊重,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被允许犯错;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老师能够看到;孩子可以按着自己生长的节奏来学习,他们可以不被成绩绑架,可以找到他们自己喜欢的,从小就拥有梦想和自己。在这里老师要学习,不仅仅是学科上的精进,而更多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能够以尊重他们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能够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协助;更重要的是父母也需要学习,他们学习的是如何看到自己的,而不让自己的过往去成为影响孩子的因素,不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真正能给到孩子自然生长的空间。

所以能够选择这所学校的父母,首先一定需要内心的力量,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很多,其次有成长的欲望,明了孩子教育的本质就是成人的自我教育。特别幸运能在艾瑞德圆了这个梦,我们发起一个体制外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名字叫“田园同长班”,意味让孩子自然生长,需要老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这个班已经运行两年了,在这两年内,我们观察每一个孩子,很多孩子身上的变化让我们无比感慨。

有的乖孩子来到这里,通常他们会在这里出现很大的“倒退”。有一个孩子,三年级到这个班,当时他是班里的班长,学习很好,作业也写的漂亮,是班里最大的孩子。可是来到这里后,他很长时间也不再愿意学习、写作业。在与同学完的交往中,性格也比较暴躁,容易动手。

其实我们很明白,因为这些孩子在原有的体制内本已形成了一套价值观,而来到这里后突然发现不一样,他们不断的去挑战规则,想去试探界限,而其实内心是在确定这里是不是足够安全。这里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居然可以不听老师的话?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或不上课?他需要先解构他原有的价值观,才能够真正的去理解和融入新的价值观。而这种不断的尝试和触碰,也是自我的一种释放和重整。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真正能够成为一个自主清明的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协助还有是陪伴和理解,必须让他能够真正的体验到爱,感受到安全,他才可能有机会把一直投向外在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因为他可以发现不用再去取悦谁,这里是尊重而公平的。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才可能真正发自内心的去自主建构规则。假若此时,老师看不到这一点,而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倒退和回家后开始展示的“叛逆“,就很难持续下去。经过一年的时间,这孩子在老师的陪伴引导下,他原有越来越多的很好的优秀品质展现出来,他是个极其善良的孩子,他慢慢学会了不用武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开始自觉地知道为什么学习,而不再去被逼着学习……这样的孩子,慢慢从乖中走出来,找到那个内在的自己,并有了力量。

还有一种乖孩子来到这里之后仍然是小心翼翼,他们在原有的模式中待惯了,所以一直在等待别人给他一个标准答案。他们缺乏对自己的自信,在意别人给他的评判,内心极其没有力量。

曾经有一个孩子,四年级,妈妈觉得孩子在学校总被人嘲笑,功课也跟不上,所以希望能来到这个自由一点环境。可想而知,孩子在原来体制内的学校是极其自卑。来到这里后,我们却发现她根本无法适应这个环境。她突然发现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学习生活也不是整齐划一,没有以往跟随的标准,她的内心感觉极其的不安全,不敢和其他任何同学交往,生活自理问题居然也遭到很大的考验。老师不断地帮助她,鼓励她,无奈她根本没有勇气走出来,最后她干脆选择不来学校,恐惧上学,并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真的让人很心痛。

她的父母也着急的不得了,我跟妈妈沟通:“如果想让孩子走出来,你必须先学会坚强,你要有内在力量帮助她一点点的建立自信。她现在宁愿回去当那个别人都看不起的差生,都不愿意来到这里。她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真的很让人担忧……”妈妈很理解的这个道理,但她内在也非常也没有力量,无法承受孩子这种“退形”的变化。于是最终我还是建议孩子回到原有的学校,因为至少在她原有的模式中那里更为熟悉安全。这是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但一旦孩子在规条中失去了自信,想要重新找回来,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

从这两种“乖孩子”来看,那些略带“叛逆”的孩子,反而能更容易找回自己,因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抗越强烈,说明他们越有自己的思想,而在这里就是需要他有自己思想,所以一旦度过那个挑战期,这里是非常适合他们的。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觉是完全被驯化的“乖孩子”!

而那些真的已经变成乖孩子的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自我,他们的模式是在意外在的每一个声音,哪怕这些声音不是来评判他的,他们都会对比,他们怕自己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犯错。他们心里有一种不确定的恐惧,除非不断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样的体制内乖宝宝,真是叫人心痛和同情。

在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书里提到:

有一个体制内的孩子说:“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指的就是听父母师长的话、不违逆大人、对成人的命令深信不疑地服从,但这却违背了孩子的本性。因为孩子在稍微懂事之后,就会有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意见不同,却又强迫自己要听话时,孩子只好压抑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成为一个‘乖孩子’这样的字句出自一位孩子之口,真是叫人又难过又欣喜。难过的是,长久以来,许多成人并未反省到这个层面;欣喜的是,居然孩子有了这样的体认。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在沉默中没有死亡,也没有爆发,那留下的也许只有可悲的“适应”了!而反观我们成人,现在逼着孩子去“适应”,当一个乖孩子,不就是一种可悲的“适应”吗?因为他们觉得别无选择,带着纠结屈从于现实。却不知道这背后,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乖”。这个社会不需要我们去反抗,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那一点,哪怕是一点点为自己的改变,可能生活就会完全不同。

我们父母与孩子很多的冲突,都源于对学习的问题。“学习”似乎成了我们的民族之伤,我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学习,却没有看到我们反而在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其实他们曾经离“学习”很近!

                                   

对话“乖孩子”

三年前我与同事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有过一次对话,这个孩子当时在一所重点小学,学习很不错。聊的话题,虽然很多答案都是已经知道的,也是从网上从身边人听到的,但是真的从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嘴里说出来,还是那样的让人心惊。

我:你在XX小学上吧?(单位附近的重点小学),几年级了?

孩子:五年级

我:你们现在班里多少人?

孩子:84个。

我:真多了啊,不知道现在一年级多少人?

孩子:70多吧,现在扩到12个班了,人要少一点。原来我们上的时候是8个班,后来扩到10个班。

我:那你们学校户外地方不大吧?你们平时是分开活动吗?

孩子:嗯,不大。全校站在一起挺挤的。不是,我们一周就两节体育课。

我:那人均面积是越来越少呀。你们现在都上什么课?课外课多吗?

孩子:一般都是语文、数学、英语正课,其他美术、音乐、劳动、科学等副课上的可少。有的时候课表上有,也不上,都被正课占了,但要考试。考试前老师把答案一说就行了。

我:(汗!)那你们有自习课吗?

孩子:没有。因为人太多了,上自习课都是说话,根本没人好好上,不好管。

我:听你这样说,你是班干部吧?

孩子:是啊,语文课代表。

我:那你们语文都学什么呀?

孩子:老师就照着辅导书讲,一点扩展都没有。这次放假布置的作业就是写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孩子妈妈:你说看文章不是人者见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现在的小学生还要写统一的中心思想,有标准答案。

孩子:是啊,反正都要跟老师写的一样。老师整天讲的都那些空话,什么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根本不允许有自己的一点想法,要是跟老师说的不一样,就算不对。阅读理解什么的,你都不能想自己那个答案,你得知道老师会选哪个答案。

我:那你是语文课代表,语文应该不错啊?

孩子:是啊,我还考过99分呢。

我:那你很厉害,做阅读理解一定知道老师想要的那个答案。

孩子:嗯,我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我都研究过,知道老师想要哪种答案。反正越空越虚,越觉得不对的那个就是。总之和你想的相反的那个就是。现在在学校,就是不能和老师不一样。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特聪明,知识面特别广,就是喜欢跟老师说的不一样。老师就特反感他。

我:……你在外面上辅导班没?

孩子:上了,奥数和英语。

我:一定要上奥数吗?数学课讲什么?

孩子:数学课内的都可简单。现在一二年级 的东西幼儿园学了。

孩子妈妈:不上奥数不行,现在99%的小升初都考奥数的题。

我:那英语呢?

孩子:英语课讲的也可简单。

我:那你在外面上英语辅导班,英语怎么样?会写作文吗?

孩子:会呀,我们都学完新概念第一册了。

孩子妈妈:他们现在五年级的英语,可是连初二的知识都学了,八种时态都学完了。

我:那你英语口语怎么样?听力呢?

孩子:口语不行,说不出。听力还行,在家经常听英语故事,但是速度太快,能听懂大概意思,但自己的发音不标准。

三年过去了,这个孩子已经考上了我们当地重点的初中,也许现在正在向重点高中努力。但我还记这段对话,记得她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还记得那年她升初中,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沙龙,说孩子喜欢看课外书,可是都只能偷偷地看。不是他们不让,他们也没办法,因为作业太繁重,看课外书太奢侈,他们更希望这个时间孩子能多休息一会。

这是一个还有着一些自己想法的孩子,可是她是一个乖孩子,她把自己的想法隐藏了,去迎合老师和这个体制考试。尽管她看不清背后真正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一路追逐地考下去,但她选择了为了父母,适应下去。我不知道她现在是否快乐,或者是否困惑,但仍清楚的看到如我一样的一个“乖”孩子,在这条路上失去了自己。唯一希望的是有一天,她内心那个“做自己”的种子还有力量破土而出,去重新修复这段“乖孩子的伤”。



   乖孩子一般就是那种听话的孩子,父母叫他作什么他就做什么,不会太大的违背父母的意愿做事,在老师家长眼中很听话。但是关于乖孩子的伤最重,究其原因和“好脾气的人发火一般不可收拾”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他平时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做什么都是经过父母老师等一些长辈同意的,长辈都很喜欢他,对他也给予了很大的希望,而他在因为有些方面做错了一些小事的时候,收到了一点小伤害,可能都会受不了,因为他已经按照大家给他的路线去走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到很好了,他不想辜负大家的期望,所以一旦犯错 你对他的惩罚 或者他给自己心灵上的惩罚,都会是致命的。期望和辜负之间的落差 会让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

    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学习很好的人,一直都是我班班长,我和他也是很好的朋友,他的父母每天好吃好喝的像供神仙一样供着他,课上每一个老师也都很喜欢他。他自己也很爱学习,每天上课特别认真,我去他家玩的时候他也很听父母的话,叫他去做作业他就去作,完了就和我道别。但有一次考试他没有考到全班第一,就特别崩溃的哭了出来,一个人到操场边哭边跑,好大一会儿都缓不过那个劲来。正是因为他学习好,他听话,他认为他已经是最好的了,为了不负家长的希望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击溃他,是因为家长给了他太大的希望,反而成了束缚他的枷锁,一旦他没有做到最好,他的枷锁就会越勒越紧,使得伤得很重。



所谓的乖孩子都是比较关注别人的看法,有时为了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会使自己比较委屈,换句话就是当双反必须有一方要受到伤害的时候,乖孩子总会选择让自己受伤去照顾他人的感受,使他人处在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还有就是乖孩子天生比较善良,但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善良,不忍心伤害他人而使自己受伤。你用自己的善良对待他人,但换来的不一定是好评与关怀。有些人会因为你的善良而得寸进尺,给你带来更大的伤害,一次又一次得伤害,你都选择原谅他们,他们会变本加厉的给你带来伤害,所以乖孩子的伤最重。

还有乖孩子不会发泄自己心理的不愉快,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让别人感到难堪,就会选择把不愉快压抑在自己心理,长此以往,心中的伤害会一点点的积聚,小伤害就会慢慢的积累成大伤害。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迎合自己所谓得乖孩子得称号,就会刻意得去按照其他人期望中你应该得处事方式,但却不是自己真心喜欢得处理方式,这样在完成一件事情后,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并不会有成功得喜悦感或者是成就感,使付出和回报不能达成平衡,长期就会使自己感到精神被掏空,这种压抑自己的内心的做法,也是一种慢性得伤害,长期也会导致伤的很重。单一的一种都会伤的比较重,有时甚至三种伤害叠加在一起,这样当然就会伤的更重。



小可觉得真的不能让孩子太听话。

小可记得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从小就是大人嘴里的乖宝宝,她自己也是以此为荣的,所以她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乖巧,从来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情。

所以她从小没有玩过泥巴,因为父母觉得那不是小公主会做的事情,可是她想玩,但是又想做父母心中的小公主,所以只能听话。她喜欢跳舞,可是父母觉得跳舞没用,所以让她学习了弹钢琴,可是她真的没有兴趣学不会啊,所以她就更加用功,更加用心学习。

她一直都是那个听话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别人都在恋爱,父母却告诉她,让她好好学习,不许恋爱,她听话的真的就拒绝了所有喜欢她的男生。直到毕业了,父母说你该找份稳定的工作了,然后她就开始听话的考到家乡的公务员,工作稳定了,父母告诉她年纪大了,该结婚生子了。

她就开始参加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相亲宴中去了,每次相亲母亲都在,妈妈说不好,她就说不好,即使有她喜欢的她也觉得不能为了一个男人去违背妈妈,所以她也摇头,最后找到了一个妈妈觉得条件最符合的男生,然后两家觉得可以就这样闪婚了。

后来结婚后,这个男人有家暴行为,她被打了,她哭着回娘家,她的妈妈告诉她将就着过吧,谁不是这样的呢,以后劝劝女婿就好了。她就这样回家了。

最后她怀孕了,可是结果孩子被丈夫打掉了,她听妈妈的话,可是结果却是有苦不敢言的,她现在还在继续着这种生活,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听话,她不知道如果妈妈不管她了,她自己要怎么样生活了。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乖孩子=听话、讨人喜欢的孩子。乖孩子的标签,让“乖”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自我认知:

1、我凡事听从大人的,才能得到大人的喜爱;于是乖孩子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的矛盾中;

2、我凡事独立不给大人带来麻烦,才能得到大人的称赞;于是乖孩子永远咬牙要坚强;

3、我凡事学会察言观色,才能摸清大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于是乖孩子永远压抑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我们以我们的标准捏出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孩子,谁不想,造就了孩子木偶般的人生。

我给乖孩子的父母2点建议:

1、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因为孩子乖巧懂事听话讨人喜爱,我们来爱孩子,而是无论孩子如何,我们都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爱他们;有了我们安全的爱,孩子不必在这一生都如此苛求自己;

2、我们需要健康的孩子而不是完美的孩子。我们都喜欢乖孩子,因为乖孩子容易相处,教育挑战相对不大。但是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健康,我们要思考下,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孩子还是完美的孩子。

3、我们不给孩子贴标签。无论是乖还是调皮,我们不给孩子贴任何标签,孩子的发展无限可能,为什么让标签限制了他们无限可能的人生?

更多信息交流 请关注微信公号:湉妈正面管教(育儿挑战、女性自我成长)



  • 18344329373 :为什么乖孩子的伤,最重?
    胥柱庄3477 :答:在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书里提到: 有一个体制内的孩子说:“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指的就是听父母师长的话、不违逆大人、对成人的命令深信不疑地服从,但这却违背了孩子的本性。因为孩子在稍微懂事之后,就会有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意见不同,却又强迫自己要听话时,孩子只好压抑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 18344329373 :乖孩子的伤,最重!看完这些,你还希望孩子越懂事越好吗?
    胥柱庄3477 :答:出于被爱和被肯定的需求,乖孩子们总是这样过分的“善解人意”,不敢去索取既不名正言顺又非理所应当的东西,丧失了表达自我的声音。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 18344329373 :为什么乖孩子一般被伤的很重?
    胥柱庄3477 :答:乖宝宝都是心思比较纯良的人,他们不懂得那些阴谋诡计勾心斗角,所以经常会成为这几年的牺牲品。强势的小孩在受到欺负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击,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还顺便给欺负他们的人一个重重的反击。但是乖宝宝们永远都是挨打的份,所以每次受伤害都是他们最重。
  • 18344329373 :乖孩子的伤最重
    胥柱庄3477 :答:1、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是因为孩子乖巧懂事听话讨人喜爱,我们来爱孩子,而是无论孩子如何,我们都应该是发自肺腑的爱他们;有了我们安全的爱,孩子不必在这一生都如此苛求自己;2、我们需要健康的孩子而不是完美的孩子。我们都喜欢乖孩子,因为乖孩子容易相处,教育挑战相对不大。但是这...
  • 18344329373 :乖孩子的伤最重
    胥柱庄3477 :答:她是最像孩子的孩子。亲爱的木子同学: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乖孩子的伤最重》,不知怎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你的身影。 每当我走进教室,你永远总是端端正正地坐好迎接我的目光,从来没有丝毫的倦怠,哪怕你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只要我拍手示意让同学们坐正听我讲话,你便会立马放下书本洗耳恭听。哪怕...
  • 18344329373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
    胥柱庄3477 :答:1. 长期压抑: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会遵守父母和教师的要求,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长期以来,他们可能会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内心,导致内心积聚了很多压力和焦虑。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压抑情绪可能会释放出来,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2. 自我压力过大:乖巧懂事的孩子可能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标准和期望,时刻...
  • 18344329373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问题反而更多?
    胥柱庄3477 :答:乖”的样子,让自己讨人喜欢。所以小的时候表现的越“乖”,长大以后的心理问题可能就会变多。相反小时候很叛逆的孩子,长大的以后心智就会更成熟一些。所以当很多家长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很惊讶,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长大了就不听话了呢,这就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 18344329373 :别人眼中的乖孩子,最容易受的几种伤?
    胥柱庄3477 :答:由此分析乖孩子的第一个伤就是生命有可能会存在空虚感;第二个伤是因为长时间不被接纳,不被允许做自己,不被允许尝试,不允许犯错,父母对他们没有无条件的爱,这些乖孩子通常就是安全感非常低。第三个伤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力量的源泉)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非常优秀的,各方面都表现的非常...
  • 18344329373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
    胥柱庄3477 :答:2.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强烈的自我思考能力,需要大人的引导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小孩子可能在小时候做了一件懂事的事情,受到大家夸奖,某一天不小心做错一件事,导致大家都斥责他,可能会让内心敏感的孩子认为只要自己表现乖一点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做一些自己可能不愿意做的事,但是长大后压力...
  • 18344329373 :“乖孩子”将来大多很糟糕?
    胥柱庄3477 :答:大家都会说:“这孩子没救了”、“估计是得抑郁症了吧”、“太可惜了,小时候多乖啊”。可谁知道“乖孩子”心里的委屈?父母不该用一种标准判断所有孩子。三.一个“讨好型”乖孩子的真实经历 小时候最羡慕邻居家大哥哥,因为他家庭条件好,...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