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更新日期:2024.05.27
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6>表因果 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
7>表方位 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
② 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 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语气词 用在句尾 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 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
1>第二人称 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 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淮南子·原道训》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朝而往,暮而归。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④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秦师轻而无礼。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蟹六跪而二鳌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例:①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7.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8.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9.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自与汝算耳!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④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9.这样

uiiyojoij;uo

  • 18194232319 :文言文而的意思及用法,实例
    国胁闹4819 :答:1、而 (1)连词 1>表并列 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
  • 18194232319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国胁闹4819 :答:(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8194232319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国胁闹4819 :答: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表示修饰关系,...
  • 18194232319 :文言文而字的用法
    国胁闹4819 :答:古文中“而”字的用法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
  • 18194232319 :文言文中“而”字有几种用法?
    国胁闹4819 :答: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举例 1、第二人称代词, 一般作定语。 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2 . 副词,译为就、才。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3、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5...
  • 18194232319 :古文中的“而”有哪几种用法
    国胁闹4819 :答: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而 ér <语气> (1)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2)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而 ér 〈动〉(1)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
  • 18194232319 :文言文中的而有几种用法
    国胁闹4819 :答:文言文中的而有6种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动作同时存在或进行,且它们之间没有矛盾或冲突。例如,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示舍生和取义这两个动作同时存在,且它们之间没有矛盾。2、表示转折关系:这种用法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动作之间有转折或变化。例如,人而无信,不知...
  • 18194232319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及例句有哪些
    国胁闹4819 :答:译文: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例句:清代文学家袁枚《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译文:从今以后,我要再生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5、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例句:先秦《论语·子罕》:“岂...
  • 18194232319 :古文中"而"有哪些用法?
    国胁闹4819 :答:古文中“而”字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 18194232319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国胁闹4819 :答: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7、表示因果关系。8...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