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才是正统

   更新日期:2024.06.01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中国正统王朝的定义是这样的:

1、汉族王朝统一中国时,正统毋庸置疑;

2、多个汉族王朝并存时,较大的一个为正统;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中国正统王朝的定义是这样的:
1、汉族王朝统一中国时,正统毋庸置疑;
2、多个汉族王朝并存时,较大的一个为正统;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
1.《周纪》,五卷。
2.《秦纪》,三卷。
3.《汉纪》,六十卷。
4.《魏纪》,十卷。
5.《晋纪》,四十卷。
6.《宋纪》,十六卷。
7.《齐纪》,十卷。
8.《梁纪》,二十二卷。
9.《陈纪》,十卷。
10.《隋纪》,八卷。
11.《唐纪》,八十一卷。
12.《后梁纪》,六卷。
13.《后唐纪》,八卷。
14.《后晋纪》,六卷。
15.《后汉纪》,九卷。
16.《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得名.
史书上很难说哪个朝代是正统,所谓正统,是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那么秦汉、隋唐以及北宋都因该是正统王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望采纳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汉族王朝是正统。《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1.《周纪》,五卷。2.《秦纪》,三卷。3.《汉纪》,六十卷。4.《魏纪》,十卷。5.《晋纪》,四十卷。6.《宋纪》...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才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这个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的,三国时期都以汉为正统,刘备蜀汉是大汉的延续,视曹魏为乱臣贼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统,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的,曹魏与北宋开国本质在政治立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三国中那个国家正统 我觉得《资治通鉴》中的所谓的“正统”观念完全是司马光的个人见解 以三国时期为例 要说符合礼乐制度、纲常伦理、儒家思想 那应当以蜀汉为正统而非曹魏 但事实上《资治通鉴》中只有“魏纪”而没有“蜀纪”或者“吴纪”司马光在描写诸葛亮率军围祁山的时候这样写道 “亮帅诸军入寇...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三国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认为魏国是正统。在《资治通鉴》中魏有“纪”,蜀、吴无“纪”,是因为晋顺魏而生,当以魏为正统。《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魏 在《资治通鉴》中魏有“纪”,蜀、吴无“纪”是因为晋顺魏而生 当以魏为正统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
    谭柱兴3111 :答:你这问题主要是针对南北朝时期吧?资治通鉴认为南朝才是正统,而多数史书认为是北朝,因为隋朝杨氏和唐朝李氏都是北周将领的后代,杨忠和李虎。北朝主要是八王之乱后五胡侵华后形成的一些国家,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之后的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东魏成北齐,西魏成北周。而南朝则是刘裕的...
  • 19720431847 :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
    谭柱兴3111 :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A: 魏 写《三国志》的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B: 西晋 下列人物哪个不是《三国演义》中的汉室宗亲D: 刘伶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C: 玄孙 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B: 曹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C: 悲剧主题 “...
  • 1972043184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如何评价对外战争失败的宋朝的?
    谭柱兴3111 :答: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了汉朝名臣贾捐之。贾捐之要斗倒权臣石显,但石显得到皇帝信任,贾捐之多次弹劾都没有效果。贾捐之的朋友杨兴认为石显现在正受到皇帝信任,与石显斗是没有好处的。于是贾捐之改变策略,天天在皇帝面前给石显唱赞歌,夸奖石显如何高尚,朝廷要如何用人,其目的是想把石显捧...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