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原因????

   更新日期:2024.05.17
著史,也是司马光从政治国的一种方式。1071年,王安石为相,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请求担任西京留守御史台这个闲差,退居洛阳,专门研究历史,希望通过编写史著,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提取治国的经验。
早在仁宗嘉佑年间(公元1056一1063年),司马光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官时,看到凡间屋子都是史书,浩如烟海的史籍,即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是看不过来的。于是他逐渐产生了一个编写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读了之后能了解几千年历史的兴衰得失。他的想法得了好友——历史学家刘恕的赞同和支持。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马光把自己创作的史书 《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 《通志》八卷本。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司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共同讨论书的宗旨、提纲,并分工由刘班撰写两汉部分、刘恕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写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马光总成其书,由其子司马康担任校对。

神宗即位后,认为 《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说它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还亲自为此书作序。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国家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这部史书的编修工作。到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此书终于完稿,这部书的修订前后共用了十九年时间。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个年头的历史。全书共计二百九十四卷,另三十卷,《考异》三十卷。这部书选材广泛,除了有依据的正史外,还采用了野史杂书三百二十多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非常严格,力求真实。这部书所记述的内容也的确比较详实可信,历来为历史学家所推崇。而且 《通鉴》记事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 质朴精练,不仅可以作为史学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

《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己远远超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知识财富。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通鉴》已和《史记》一样,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 "通鉴学"。
当然,这些都与司马光的呕心沥血分不开。在洛阳的十五年,他几乎耗尽了全部心血。在完书后他曾上表皇上说:"臣现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也没儿颗了,而且神经衰弱,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过身就忘记。臣的精力全都耗费在这部书里了!"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草书,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的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可见他为这木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

司马光一生著述很多,除《资治通鉴》外,还有 《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简练的说,是为了总结各个朝代的兴衰,研究其中的原因,然后供帝王参考,用以振兴大宋

想改革政治,把国家恢复到强大。

他的皇上很昏庸,写朝代灭亡吓吓他。

开始时是个人爱好,后来宋英宗看后大加赞赏,他就“奉命修史”了。

  • 17113201014 :司马光他编撰《通鉴》的目的有是什么?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他编撰《通鉴》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皇帝便览资治;二是为重振编年史的优长,成一家之书。他认为“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史》1500卷,诸生历年不能竟其篇第,毕世不能举其大略”(《资治通鉴表》),因此“常欲删取其要,为编年一书”(《通鉴外纪自序》)。
  • 17113201014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写成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一是通过编写历史,“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企图为政治服务。也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 17113201014 :司马光为什么要编写资治通鉴
    董钢选2553 :答:因此,兴趣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动因之一。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之前编写过一本《历年图》,是司马光年少学习历史时自己编写的大纲索引,在每个帝王后都有司马光的点评,即“臣光曰”。后司马光上奏朝廷,进《历年图》,也就是这样奠定了《资治通鉴》的编写体例及撰写风格。后司马光官阶不断...
  • 17113201014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原因???
    董钢选2553 :答:神宗即位后,认为 《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说它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还亲自为此书作序。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国家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
  • 17113201014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编书的目的是什么,书名的意思是什么...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写成一部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一是通过编写历史,“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企图为政治服务。《资治通鉴》简洁生动的文采,在写战争方面有集中的体现。有些写战争的篇章,如写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文字,是千古传诵的佳篇。
  • 17113201014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什么?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非常明确:“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使当朝执政者能够借鉴历史,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北宋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巩固下去。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一部供皇帝阅鉴的历史教科书。
  • 17113201014 :为什么是宋朝的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呢?
    董钢选2553 :答:二、司马光负责全书的统稿司马光因王安石变法问题离开宫廷,先是出知永兴军(今西安),后改判西京御史台(在洛阳),他在洛阳居住15年,全力修撰《通鉴》。刘攽等三位同修在完成各自负责的长编部分后,统稿就落在了司马光身上。因为编写长编的原则是“宁失于繁,毋失于略”。这就要求每部分内容都要...
  • 17113201014 :司马光在什么情况下写《资治通鉴》
    董钢选2553 :答:《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
  • 17113201014 :司马光是怎么苦心编著《资治通鉴》的?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其中,司马光任主编,刘恕、刘攽、范祖禹为协修,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
  • 17113201014 :为什么司马光能够编写《资治通鉴》
    董钢选2553 :答:司马光的这些主张很完备。他事奉3朝,都是以这6句话呈献,平生历学所得,全部都在这里。后来,司马光担任翰林兼侍读学士。他常常担心由于历代史籍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写了《通志》8卷呈献宋英宗。宋英宗很高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宋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
  • 相关链接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 视觉网